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葛山 《华人时刊》2004,(4):52-52
鸟是人类近邻和朋友,它们以其玲珑秀丽的身姿、绚丽多姿的羽饰,婉转动听的歌声,把大自然点缀得有声有色,使人类生活充满情趣。同时,鸟类的巨大美学价值,启迪了艺术家,使音乐、舞蹈、诗歌、建筑、服饰、绘画与鸟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见面或通信时,往往会互相祝对方万事如意。“如意”,即如人之意。然而,如意本是一种实物,一种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供人收藏观赏的雅致精美的工艺品。 “如意”究竟是何物?我们可以从邮票、信封上欣赏到,如果你有机会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的话,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用珠宝镶嵌的如意。如意,最初原形只是民间的一种搔痒工具。汉代时,民间就出现以骨、角、玉、石、竹、珊瑚等制成的如意,长一尺许,柄端多为手指形,也有灵芝形、心形、云叶形。手指形的如意具有实用价值,能搔痒,取其“尽如人意”,因名“如意”。  相似文献   
3.
葛山 《老人世界》2008,(4):29-29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农历三月,故又称“三月节”。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始于周朝,但它成为扫墓祭祀的节日,传说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之死。每逢清明,人们往往带上食品香烛到介子推墓前凭吊,后来就成为祭奠已故者的扫墓活动流传至今。扫墓开始称“墓祭”,到了唐宋,扫墓最为盛行,当时叫“上墓”“拜扫”。  相似文献   
4.
闽南茶道     
闽南茶道□葛山闽南侨乡厦门、漳州、泉州一带,有名堂的礼仪风俗中,茶道尤为有名。茶道一词,据说它源自日本。假如剔除茶道近乎表演的繁文缛节,返朴归真,那么,茶道的实质就是“喝茶艺术”。闽南人的“喝茶艺术”,独具一格,别有风趣,日本人最为推崇。闽南人喝茶蔚...  相似文献   
5.
葛山 《老人世界》2010,(4):34-34
清正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纵观历史,贪官虽然不少,但也不乏洁身自好、为政清廉之士,他们一些倡廉反贪的佳联妙对,意味深长,对当今世人依然有启迪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6.
炎热之时,手持一把小扇,轻挥慢摇,顿觉舒适凉爽;精巧的扇子,配以书画,更增添风流雅趣,成为人人喜爱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我国是扇子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出现插在马车上遮日蔽雨的“扇汗”。扇汗类似今天的雨伞,尔后演变成“华盖”,后来又演变为长柄大扇,称为“障扇”,这种扇被用作帝王仪仗队的装饰。 西周时期,扇子才开始作为纳凉工  相似文献   
7.
百态千姿的戏曲脸谱 ,是我国的一种独具风格的造型艺术。脸谱孕育于上古图腾文化 ,发源于春秋时代的傩祭。傩祭是一种驱鬼的宗教乐舞 ,舞者戴的是“黄金四目”假面具 ,后来演变成脸谱。相传1400多年前 ,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兰陵王长恭勇武而美如少妇 ,自感不能使敌畏惧 ,于是刻木为假面具 ,色彩描绘极其可怕 ,果然威风凛凛 ,勇冠三军。之后 ,为颂扬兰陵王的机智勇敢 ,人们模拟他“衣紫、腰金、执鞭”,戴上假面具上阵打仗。这种形式 ,发展到了唐代 ,成为中国最早的歌舞戏剧———“代面” ,以后经艺人们不断创新而成了艺术化的戏曲脸谱。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