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社会学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邱杉 《职业》2011,(30):91-91
最早的审美意象要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提到的“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在这里“意象”实为“心象”,是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心理现象。刘勰最早将“意”跟“象”这一对哲学意义统筹于文章之中。唐天宝年间蔡希综又首次将意象引入书论:“祢来率府长史张旭,卓然孤立,声被寰中,意象之奇,不有不全其古制,就王之内,弥更减省。或有百字、五十字,字所未形,雄意气象,是为天纵。”在此,意象是自然之象于书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邱杉 《职业》2011,(14):131-131
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及时发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出现的新情况,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分析我国的经济现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清醒的头脑理解分析、借鉴他人的经验,不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道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3.
邱杉 《职业》2011,(12):112-112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已经进行了几千年,主要有三种本质论:先天人性论,即把人的本质看作是与生俱来、先天形成的;自然人性论,即片面强调人的自然属性(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决定人的本性;抽象人性论,即超越阶级和历史发展谈论人的本质的趋同性、永恒性。这三种本质论,都没有科学地揭示出人的真正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社会关系总和论",是最完整及科学的本质论。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