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日本近代文学指的是明治维新(1868)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日本文学。它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几乎走过了欧洲文学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长达几百年的历程。在东西方文明冲突极为激烈的社会潮流面前,对于纷至沓来的西方文学艺术,日本作家别无选择,只能采取接受的态度,“搬演了文艺复兴以来全部文学流派”。同时许多作家深受汉学及本民族传统文学的熏陶,继承了古典美学传统,因而在丰富多彩的日本近代文学中,我们既可看到西方文明的形体框架,又能敏锐地感受到东西方人的魂魄,体味到日本民族所特有的东方人的根本心态、  相似文献   
2.
墙上的窟窿     
最终他才明白,那人根本不是什么天使,而是有翅膀的骗子。就在中心汽车站附近伯纳多特林阴大道旁的墙壁上,有个窟窿。有人曾经告诉乌迪,要是你冲着墙窟窿喊出一个愿望的话,它会实现的,可乌迪不太相信。  相似文献   
3.
4.
二战结束后的七十年里,大屠杀一直在以色列的社会政治生活与公共话语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第二代”叙事文学逐渐发展起来。其创作队伍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首先是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或者说大屠杀“第二代”;其次是父母并非幸存者的作家,但本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大屠杀给以色列社会和个人心理带来的冲击,于是选择“第二代”体验为描写对象。他们都经历了以色列国家重建大屠杀历史与大屠杀记忆的过程,并把大屠杀历史与记忆融入到个人身份的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5.
现代希伯来文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后期,以色列建国后得到了长足发展。从内容上看,现代希伯来文学更多表现犹太人在传统与现代、本体文明与外在同化相互纠葛之间的内在心灵冲突。近半个世纪以来,活跃在文坛上的以色列作家主要有“本土作家”、“新浪潮”作家及其之后出现的第三代以色列作家。在我国,对于现代希伯来文学的译介始于“五四”前后,当下的情况是,小说、诗歌等文类的作品逐步得到译介,对于现代希伯来文学史的研究与教学也正在起步。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建国与希伯来语复兴、大屠杀一样,在民族构建进程中占据着制高点之位。对于以色列人来说,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是一场保家卫国的生死存亡之战;而对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来说,这场战争无异于“大灾难”。作为战争的亲历者,第一位以色列本土作家伊兹哈尔面对大批流离失所的阿拉伯难民,不免遭受良知拷问。在其发人深省的中篇小说《黑泽废墟》中,他描写了以色列士兵对阿拉伯村民的驱逐,以及叙述人在驱逐阿拉伯人的过程中产生的内在冲突,且在巴勒斯坦难民的苦境与历史上犹太人的流亡经历之间建构关联,对塑造以色列人的集体记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1995年11月4日晚,当时的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在参加特拉维夫市的一次集会上遇刺身亡,全世界为之震惊。作为与他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利亚·拉宾在本文中回忆了那不堪回首的一暮……  相似文献   
8.
文章回顾了中外学者在何谓犹太文学这一问题上所持有的主要观点,指出作家的犹太身份和犹太体验是界定犹太文学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同时,从使用犹太民族语言创作的犹太文学和使用非犹太民族语言创作的犹太文学两方面考察犹太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指出,目前在中国学术界,一般意义上的犹太文学研究与隶属于各国别文学的犹太文学研究之间的界限似乎过于分明,多数从事国别文学中的犹太文学研究的学者与中国犹太学界缺乏交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