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民族地区中国法治建设路向,这一提法所要解决的是在国内视野下如何理解全国统一法治体系与区域法治建设的关系,目前学界从法人类学、法社会学视角,在国家与社会的二元结构框架下论证法治多元的客观性已成为一种趋势,存在过分夸大习惯法的价值和作用之嫌;实证调查资料或许论证了由于习惯法自身的模糊性、发展性和变化性等等,使得传统习惯法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有恶性流变的趋势,不断地破坏国家整体法治建设,难以成为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的一极;实证调查资料结论似乎表明: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路向,应当回归到一元法治的正确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2.
盗窃罪的客体要件一直未引起我国学界的太多关注,本文以两个具体案例为切入口,在评析外国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民法中的有关理论,指出我国传统理论的缺失,提出以占有事实状态为盗窃罪的客体要件的主张,并对“新占有说”与“混合说”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民法理论对骨灰等死者遗留保护的定性争议由来已久。不论是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都存在是物是权的争论,对其权利范围和内容也未达成一致。本文对骨灰属性在依据民法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将骨灰定性为具有特定意义的纪念物,明确其权利主体实际上为死者近亲属,其权利内容是一种不完整的物权(或日准物权),其权利行使受诸多限制,具有人格属性。最后对公序良俗原则在此类案件中如何适用提出自己见解,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族民事习惯法的民法适用现状呈现出腹心地区依然适用习惯法;过渡区优先适用习惯法;边缘区习惯法与国家法博弈和竞争的三种样态。前两种样态我们可以称之为错位,最后一种可以称之为断裂。这种错位和断裂的原因主要在于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因此,文章通过对这些样态和原因的深入分析,以期为找到一条适合于民族地区法治现代化的“路径”提供参照和依据,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的国家统一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王淑珍老人今年83岁,早年患上精神病,一生没有生育。但熟悉王奶奶的人却都说她福气好,因为她有一个视她为亲生母亲的继子,有一个温暖的家。王奶奶的继子名叫周家新,今年49岁,是湖南津市雪丽造纸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提起他们母子俩的情缘,还得从头说起。周家新身世坎坷,刚出生就被人抱养,两岁时养母去世,养父续弦,继母就是王淑珍。那时,虽然家境艰难,但有继母疼爱,周家新的童年还是过得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哪知好景不长,一场政治风暴又把这个家庭摧垮了。王淑珍是湖北黄陂人,因有过一段给国民党军官当姨太太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前,亲属容隐制度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建国后,由于我国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出于大局观念的考虑,亲属容隐制度被彻底废除。但重视亲情和人伦的观念深埋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亲属容隐制度在我国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在现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亲属容隐"制度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从其符合人性发展的要求,保障了亲权,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等方面论述了重建"亲属容隐"制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