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美国小说家安德森和奥康纳都是刻画"畸人"的能手,但他们刻画的畸人形象却有很大区别,在创作风格上截然不同.比较这两位作家在作品中所塑的畸人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人物形象畸形心态的后面,有着不同的原因.安德森所批评的社会,是那个吞没了人类正常感情的社会,而奥康纳所揭露的则更多的是丑陋的人性本身.安德森在刻画人物时,融进了不少自已的个性,他在写别人的同时也在写自己;奥康纳想要描写的则更象是一个宗教寓言,表现出一种冷静而不介入的态度,作为旁观者从远处窥视着人生舞台上的一幕幕表演。   相似文献   
2.
《美国田园牧歌》被称为菲利普.罗思在本世纪走近尾声时,为我们这个世纪所写的一首挽歌。其主人公斯威德是一位戴着明亮光环的痛苦的灵魂:一方面,他是美国道德准则的典范,一个沿着十七美国社先脚步求索的浪漫的寻梦人;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最让人同情的人,在他身上,不仅载动着哈姆雷特一样的性格悲学回响症盖茨比式的美国神话失败。  相似文献   
3.
在品特后期代表剧作《尘归尘》中,暴力主题的模糊性与复杂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品特一方面通过象征性的戏剧对白叠加了宏观与微观的暴力指涉,另一方面通过戏剧叙事进程中的多重叙事视角、矛盾话语与剧情前后关联性增加了暴力的模糊性。文章结合叙事学家詹姆斯·费伦的叙事进程与叙事判断的理论以及沃尔夫冈·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分析《尘归尘》中暴力戏剧呈现的模糊性与复杂性带给观众的叙事判断与体验,从而揭示《尘归尘》中的戏剧性魅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战后英国戏剧第二次浪潮的主要人表人,霍华德·布伦(Howard Brenton)(1942-)以其经典作品《罗马人在英国》而著称,它反映了布伦顿在经历了七十年代政治理想的幻灭之后对英国历史文化的反思。在这部作品中,布伦顿用历史学家的目光,从非传统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历史和它的神话,将颠覆和批判和矛头直接指向了英国的民族性。在他的笔下,两千多年的英国历史不再是一个演绎文明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征服为主题的暴力史:在这一主题之下,人们所看到的不再是文明车轮的滚动,而是奴役与反抗的交替和人类梦想的无限延宕。   相似文献   
5.
《吾国至上》是英国当代女剧作家丁布莱克·韦藤贝克的著名代表作。该剧以“剧中剧”的元戏剧形式讲述了流放到澳大利亚的英国囚犯在的拉尔夫·克拉克少尉的指导下排演乔治·法夸尔的喜剧《招兵官》的故事。在该剧中,戏剧策略表面上体现了对囚犯的解放和救赎,但本质上却是一种复杂和隐匿的文化殖民形式。本文从该剧中戏剧启蒙对等级身份的预设、戏剧生产对殖民他者的规训和同化以及戏剧艺术对英帝国性认同的建构三个方面入手,论证了戏剧策略仍归属霸权文化的殖民话语。   相似文献   
6.
《美国田园牧歌》被称为菲利普·罗思在本世纪走近尾声时,为我们这个世纪所写的一首挽歌。其主人公斯威德是一位戴着明亮光环的痛苦的灵魂:一方面,他是美国道德准则的典范,一个沿着十七世纪美国祖先脚步求索的浪漫的寻梦人;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最让人同情的人,在他身上,不仅载动着哈姆雷特一样的性格悲剧,还回响着盖茨比式的美国神话失败。   相似文献   
7.
《幸存者回忆录》是一个记述人性灾难的文本。通过现实与潜意识的不同视角,小说向读者传递了一个主题:人类存在的最基本因素是“我们与动物共同拥有的”本能水平上的自我,社会机器对它的窒息将会导致人性的灾难。   相似文献   
8.
品特1996年的收笔大作《尘归尘》蕴含着深刻的大屠杀历史记忆隐喻。通过对大屠杀受害者犹太民族、大屠杀种族灭绝暴行、大屠杀目击者传记互文下的历史记忆以及大屠杀历史修正主义的诸多隐喻,《尘归尘》艺术地再现了后现代语境下历史、回忆与话语交叉渗透、众声喧哗的大屠杀历史记忆现状。《尘归尘》不仅影射了大屠杀这一人类种族历史上的残酷浩劫,更通过呈现话语游戏、话语权力与循环重复的意象等艺术手法呈现了后大屠杀时代历史记忆的模糊性、话语性和创伤性,展现了品特戏剧在艺术与真实两维度之间精湛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9.
陈红薇 《现代交际》2010,(11):185-185
在音乐的几个要素中,旋律固然是音乐的灵魂,但节奏是最基本的。因为旋律实际上从来也不可能与节奏相脱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要素。音调素材(一些不同音高的音的连接),只有纳入到一定的节奏组织之中,才能成为活生生的旋律,然而节奏本身却可以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