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夏芳  王雅林  郑坚 《学术交流》2007,(1):115-118
新型工业化要求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同时也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型工业化中的人力资源应该体现工具性和价值性的双重特点,并将两者统一于更广阔的视角之内。借鉴阿马蒂亚.森“发展就是可行能力扩大”的思想,从更为广阔的视角研究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中的人力资源能力,其建设途径为: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将教育投资作为社会第一基本建设投资;加速农村和落后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优势;保护环境,以降低人力资源能力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存在于东北地区经济中的非竞争性市场、低效率的产权结构和封闭的地域文化结构导致了经济运行的制度锁定.根据路径依赖理论,从正式制度层面和非正式制度层面来分析,从制度的非均衡层次来审视.东北地区经济运行制度退出闭锁最关键的就是政府的职能转变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生活方式研究评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生活方式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种理论、一个学科或某些具体研究领域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往往有着不同的命运。它们的兴起、受人们关注的状况取决于不同的国情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在我国,社会学对生活方式的研究也是这样。 生活方式问题,在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中并不占优势地位。在许多国家的社会学研究中,“生活方式”并未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也没有取得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社会学被停止了27年  相似文献   
4.
王雅林  高凤清 《学术交流》2007,(12):141-146
从古代政治文化体制的绵绵沿革透视我国经济管理的特质不难看出,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附着于封建社会政治与伦理的理念。传统宗法制度和儒家伦理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这种形式的建构,为农耕经济社会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古人"经国济民"或称"经国济世"的管理思想和携带着天然的弃私性;求均意识限制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现代管理模式的形成;重农抑商的政策及重义轻利的思想成为封建社会制约经济发展与高效管理的障碍。这些不仅是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管理和经济管理合而为一的形态表现。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形态,托体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用今人的价值观念去品鉴古人的经济管理意识,目的是从中获取睿智的思想源泉,加深对中国经济管理思想独特性的探讨,为凝缩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双休制"对城市在业者休闲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是以1995年我国实行周五天工作制后所进行的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状况的一次重要调查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对城市在业者的休闲生活进行的研究.调查表明,"双休制"的实行给城市在业者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实惠和休闲生活质量收益.但同时表明,受传统的家庭内性别分工模式的影响,男女从业者的受益程度是不同的.此外,社会弱势群体的受益程度也偏低,在其体闲时间数量增加的同时,休闲生活质量的提高却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6.
线性文化遗产,指的是线状或带状分布存在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族群。大运河作为我国具有突出代表意义的线性文化遗产,具有线性文化遗产的共性特征。大运河除了其本身的历史价值外,其文化、经济价值更加不容小觑。如何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其进行合理而安全的保护,实现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企业改革与金融业改革的关系王欣,李雅林企业是银行的经营对象,与银行是一种相互作用的“鱼水”关系,企业的机制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直接影响着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而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又能为转制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从而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8.
对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研究,近年来已经开始步入我国的学术理论界,有些研究者已经做了某些有益的探讨。本文拟就有关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生活方式的范畴和概念作为科学范畴,生活方式的涵义是什么?对于这一复杂社会现象加以表述,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具有标识性地位,但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对该著作存在“经济决定论”等方面的误读,且文本自身也存在一些复杂情况,因此如何正确阐释《序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依据马克思“社会演进三形态说”提出“社会轴心转换”概念作为分析框架,解读《序言》可获得新的认识。物质生产在任何社会都是“人类存在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但属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关系构成社会基础的情况只是部分社会形态的属性,社会主义将为最终“终结”这种社会形态创造条件,实现历史的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建构应有精神至高点,内在地包含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据此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的结构应包含“生产为什么”、“社会生产何以可能”、“好生活的社会形式”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在对《序言》的重释中还提出当代中国发展要把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社会主义目标的至上性内在地统一起来;超越“消费社会”社会生活模式,走“生活型社会”发展的路子;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良性互动、共同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合三而一”的社会动力体制。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具有支配性影响的"马克思学"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做了偏重"物化"观的解读,在实践上产生一系列偏颇和失误.实际上,马克思在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时,有一个"生活的生产"的重要理论预设和理论命题,强调了"生活"的本源性和生活与生产的互动生成关系,从而把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起来.因此,生活、生活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生活的生产"命题构成最具解释力的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架构.发掘马克思"生活的生产"这一重要理论思想,对于重构科学的社会理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构中国的新型现代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