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以塞勒斯·皮克(Cyrus H.Peake)、欧文·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费正清等人的研究为代表,美国学界开始正式出现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研究的论著。虽然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有限,  相似文献   
2.
1940年代费正清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磊 《重庆社会科学》2006,(6):70-73,79
面对194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逐步胜利,费正清认为,中国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中共胜利的原因在于它取得了革命的领导权。这一时期他对中共的分析对他个人和美国现代中国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认识之所以比较深刻主要在于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在华的经验;但是还必须看到,他分析中国革命和中共胜利的立足点和归宿都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中国民族主义研究再一次在美国中国学界广泛开展起来,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美国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有中国革命中的民族主义问题、中国政治中的民族主义问题、中国地方民族主义问题、中国文化中的民族主义问题、中国社会中的民族主义问题、中国经济中的民族主义问题等.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后,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对这一命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笔者主要就学术界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和主要观点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韦磊 《社会》2007,27(4):107-107
杜赞奇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有着深刻的学理背景:首先他的研究体现了对民族主义运动和全球化交相辉映的现实关怀;其次,他的研究受到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国际学术界兴起的民族主义理论研究的影响;再次,后现代、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兴起则为杜赞奇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此外,杜赞奇的研究也是美国中国研究界对中国民族主义问题关注的体现和成果的继承,他的研究也是美国中国学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反思浪潮的体现和结晶。  相似文献   
6.
黄宗智作为当前美国中国学界一位影响力巨大的学者,其中国史研究洋溢着显著的特点:深刻的辩证反思;改造基础上的广泛借鉴;深入中国实际的研究;研究领域的转换;研究历史与理论建构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中共客观上成为在全国执政的党。在这种形势下,党在意识上也开始了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新中国建立前后,党认识到作为执政党在环境、地位、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上与革命党的不同。建国初,党初步树立了执政为民、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维护社会安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执政理念。这标志着党的执政党意识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就整个美国的中国研究来讲,西方中心是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范式。从美国的中国民族主义研究中可以看出,西方中心范式的内涵包括:西方历史经验的普适化;以西方经验,或是以建立在西方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思考、解释、评判、预测、规范中国社会;西方中心范式的学理渊源主要的就是近代以来以赫尔德、亚当.斯密/黑格尔、马克斯.韦伯(MaxWeber)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现代化思想。  相似文献   
9.
1944年,美军观察组赴延安考察.考察期间,观察组成员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给予了高度关注.美军观察组眼中的中共政治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中共的战略领导力及中共卓越的领导集体方面;中共的思想引领力主要体现在中共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及思想理论的传播转化力方面;中共的社会号召力主要体现在政策号召力和团结凝聚力方面;中共的群众组织力主要...  相似文献   
10.
杜赞奇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以及研究中构建的复线历史范式有着深刻的学理背景: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国际学术界兴起了民族主义的理论研究;中国民族主义问题是美国中国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兴起,为杜赞奇的研究直接提供了学理上的思想资源;杜赞奇的研究也是美国中国学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反思浪潮的体现和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