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城乡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作为中西部乡土社会曾经的缺场者,回流农民 可能面临回流后的文化再适应问题.将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视为在特定文化情境下的能动 行为,构建了“情境—动力—资源”的适应行为分析链,将文化距离视为文化再适应的情境要 素,将回流地地域认同视为动力因素,将社会资本视为能力因素,基于鄂、湘、黔、川四省的问 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水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回流农民的文 化再适应总体水平较高,呈现出“行为文化再适应水平>观念文化再适应水平>制度文化再 适应水平>物态文化再适应水平”的结构特征;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是受文化适应情境、适 应动力和适应资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与回流地的文化距离尤其是回流地的差异是导 致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困境的重要情境因素;对回流地的地域认同是促进回流农民文化再 适应的重要动力因素;在回流地的社会资本尤其是回流地关系网络规模、关系网络融洽度是 提升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的重要资源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内生动力与可行能力的双元解释框架,采用鄂、湘、黔、川四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责任意识与资源禀赋对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偏低,呈现出“政治建设参与>文化建设参与>社会服务参与>经济建设参与”的结构特征。其中,较之没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民,回流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更低。责任意识和资源禀赋均对提升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有积极影响,且在青年农民和回流农民群体中更加显著。此外,控制变量中的利益相关度、自我效能感也对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有积极影响。为此,在乡村治理实践中,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农民责任意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民资源禀赋与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一、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劝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少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都有密切联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