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英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这五项基本技能,就此目的,教师已归纳运用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如:听说法、交际法、直接法等。这些方法都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能力,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如今,启发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自觉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学教程,科技文献出版社,1992.276~277)启发式教学是符合客…  相似文献   
2.
魏全凤 《现代妇女》2010,(8):99-102
北美新生代华裔女作家指20世纪60-70年代出生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华裔女作家,刘绮芬、刘恺悌、张岚、伍美琴、邱静瑜、黄锦莲、拉丽莎·赖和何舜廉就是其中出色的代表,她们通过自己的感性体验以及知识积淀,对华裔身份认同进行着独特的思考:刘绮芬的自我书写,刘恺悌的意识流幻想,张岚的追寻原乡,伍美琴的协商对话,邱静瑜的边缘宽容,黄锦莲的文化沟通,拉丽莎·赖的神话重写,何舜廉的童话重写,体现出身在边缘的华裔不断超越、升华的身份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符号学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语言符号学视角下,探讨语言符号学对语料库全文本解读的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是语言符号学应用广度上一个新尝试,也是对语料库后续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本文主要从已经建立的语力和韵律关联性多模态语音情感语料库的语言符号学全文本解读分析入手,论证语言符号学视角下多模态语音情感语料库的全文本解读不仅可以还原语料库的原有信息,而且生成新的可用信息,更好地解释语力、韵律和情感的互动关联,同时为语料库的后续研发提供资源基础,从而说明语言符号学这个新兴交叉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对研究空间的拓展功能.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华裔女作家伊芙琳·刘的自我书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芙琳·刘是加拿大家喻户晓的华裔女作家,但在国内只有寥寥几笔的简介.笔者详细介绍了伊芙琳·刘的作品并分析了作品的叙述技巧.在伊芙琳·刘的作品中,复调叙述者、女性视角以及内心独白是建构自我主体的关键词.复调叙述者真实地再现了自我的成长,女性视角为女性主体赢得理解和同情,而内心独白中的挣扎栩栩如生地凸现出主体的反思.总之,作品的叙述技巧实现了建构自我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主体建构"是北美华裔作家作品中孜孜不倦的追求.美国华裔女作家何舜廉作品<玛德琳在沉睡>和加拿大华裔女作家拉丽莎·赖作品<千年狐>通过对前文本的重写,进行了主体建构新的突围.前者戏仿了西方经典童话主人公"玛德琳",对压制个体的文化规则进行了颠覆和批判,为欲望主体正名,后者则对中国神话形象狐狸和历史人物鱼玄机进行了移植式重写,以助于建构中国文化主体.两者殊途同归的建构历程体现出华裔主体对现实的诗性超越.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需要创造,它的创造空间由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原作文本的理解,对译作读者的考虑,译者自身素质及其不同社会文化倾向决定.本文阐述了在翻译过程中的意义转换和填补空缺,译者在翻译时所考虑的不同语言所对应的文化、语言、思维、认知差异对于其创造的影响.作者同时指出文学翻译的创造空间对译者既是解放又是更高要求,因为文学翻译的创造空间是有限的,它不等于创作,应尊重原作的意境和思想.  相似文献   
7.
诗歌中的“意义”呈现出人“诗意的存在”,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翻译的核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通过移情、想象、联想等方式领略原诗的审美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原诗的意义通过意象和语言进行审美再现。从唐诗翻泽的不同版本中可以看出,其翻译策略或接近原诗的语言和意象,或对原诗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或发挥译者自身创造力的重写。无论如何,诗歌翻译都是译者对原诗进行审美重建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诗歌意象美的传递——以唐诗英译为例看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的意象为诗歌美的重要体现形式,而意象的翻译直接关系到原诗美的传递.本文从美学角度出发,着眼于诗歌"意象"的定义和审美特征,阐释了诗歌的意象是人的存在形式通过"赋比兴"等手法而进行的诗意的表达,而人的本性和事物的异质同构的特点使诗歌意象的翻译成为可能.本文结合唐诗英译的例子,通过对译本分析并总结出,诗歌意象翻译中对原诗意象和意象背后的意境的理解是关键,在实践中还要结合译入语境对意象作阐释或调整,这些策略对诗歌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身处边缘空间引发的身份焦虑,导致华裔作品对身份认同的关注。在美国华裔女作家张岚的小说集《饥饿》中,对原乡的向往诉诸对文化象征的想象和与文化象征的纠葛。在象征中触摸原乡,模糊且又顾虑重重,不过通过对原乡的象征性想象与叙述,身份追寻由焦虑升华为审美,从而实现了自我建构的诗性超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