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莫尔描述的乌托邦社会中,人们具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在生死问题上,人们采取“安乐死”的态度;乌托邦生活方式的总体原则是快乐;乌托邦社会的生活十分强调集体性。在这样的社会中,人的个性和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压抑。  相似文献   
2.
作为神学家和西方教会的代言人,阿奎那深入讨论了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包括如何协调教权与王权的关系、如何对待异教徒、如何对待叛教者等。针对不同情况,他的政策也不相同,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在保持基督教国家内部稳定的前提下,打击异教力量和异端分子,维护和加强教会的势力。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原则,这与儒家传统的"民贵君轻"说法有根本区别;他明确指出,"官者,分身之君也",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君臣观;他称一家之法为非法之法,而真正的法是天下之法,具有国家宪法的性质;他还提出要"公其非是于学校",学校具有现代议会的某些功能.这些都表明,黄宗羲的社会政治的思想确实具有民主性,他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有一段“国人皆曰”的议论,认为国君在用人、去人、杀人时,应该倾听国人的意见。他还谈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得天下是“天与之,人与之”。此外还有“诛一夫”、国君有大过不听劝谏则“易位”等说法。不少学者依据孟子的这些言论,认为他具有民主、民权甚至人民革命的思想。本文对这些说法逐一进行考证,认为这些学者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如果说孟子具有民本思想,那么他只是将民当作君王立国的本钱、资本,而不是将民当作立国的目的、看作国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斯宾诺莎认为,民主政体是最好的治理国家的方式。他将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在目的、手段等方面作了比较,并对服从、平民群众参政等问题作了辨析。其中有不少准确精辟的分析和论述,而在个别问题上也存在着因偏见而导致的败笔。  相似文献   
6.
斯宾诺莎把自然权利视为自然力量,以此作为基本观念,论证了人天生是自由的。在自然权利和理性的关系问题上,他认为,自然权利不一定是理性的,人的自然权利更多地是来自非理性的东西。以这一思想为基础,斯宾诺莎论证了在自然权利的问题上人人平等。他还指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然权利既得到充分实现,又是完全没有保障的;为了保障自己的自然权利,人们订立契约,组成社会。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学说对现代社会各阶层之间以及它们与统治阶层之间的内在冲突作了深入揭示和详细解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新。但他对于君主专制政体合理性的论证、对于民主(多数)原则的否弃、对于等级制的强调等等,相对于洛克以来的公民社会学说,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大的倒退。  相似文献   
8.
墨子要实现兼爱交利的社会理想,采取的治理国家的主要方式是“尚贤”和“尚同”,而“尚同”是从社会制度上实现其“尚贤”思想。尚同的思想首先关涉社会、国家的起源问题,除了天子尚无法确定是由何种方式产生,其他各级官吏实际上都是由上而下任命产生的。中国古代的专制政体或中央集权制,是建立在家族等级制度基础之上的,而墨子的尚同原则,是同他的兼爱交利思想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与家族等级制正相反。它也可以被看作是集权或专制,但与中国现实社会的专制和集权还不一样,因为其根基不同。  相似文献   
9.
《庄子·齐物论》中“彼此是非”一节,历来论者多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且由于此段话在文字辨正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遂造成种种误解。对此段话作逐字逐句的考辨,庄子是在本体论意义上谈“彼此是非”。庄子“彼此是非”的思想最出色的运用表现在其生死观上,他并不是一味地将生死等同起来,而是在看到异中之同时,也看到同中之异,其心态和思想十分复杂,从而能够更深刻地体味人和他所在的那个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杨朱的思想是为我、贵己、轻物重生。他代表了那些对统治者和家族失去认同感的中下层民众,他们除了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来供养统治者,还要为国君卖命打仗,并不具有纵欲、享乐的条件,他们首先和主要关心的,是如何能在那个乱世生存下去。杨朱作为他们的代言人,不可能宣扬纵欲、享乐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