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在很长的时期里,我们对文学形象创造方法的研究,一直集中在典型化理论的探讨上。忽视了象征化的地位。众多学人的努力,确曾在典型理论领域取得了累累成果,特别是近年来,进展更为显著。但人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为自己造成了一种认识局限:似乎文学形象的世界,就是典型的世界;创造文学形象的方法仅仅是典型化。从文学史的丰富事实看,这种认识是不够全面的。尽管任何文学形象都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但从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哈桑的语类理论和多模态功能文体学,借助ELAN(5.9),提出一个融媒体新闻短视频的多模态文体分析路径,分析了不同模态和协同关系的前景化特征及其文体效果。研究发现: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清晰全面地详述事件,传递媒体态度和立场;加粗微软雅黑字体结合多种字体处理方式使新闻标题脱颖而出,内容更具特色,颠覆了传统的新闻形象;高频率的隐喻手势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节奏手势增强话语力度;大量的陈述语气和高情态的情态副词肯定了媒体观点的权威性;主播微笑和其他情绪的表达使新闻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模态间主要以互补强化关系协同运作,达到有重点、有逻辑、生动形象地传递新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诗学史上,“比兴”这一概念运用的普遍性,在诗评、诗论中的重要意义,恐怕只有意境一语才可与之相比。可以说,不理解古代诗论、诗评中的“比兴”说,就无法对中国诗学的体系作出完整的叙述。然而,古人对“比”、“兴”以及“比兴”的解说,自汉代经师,直至清代词论、诗论家,又常常相互歧异。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一些论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范围内来解说比、兴;对比、兴解说的分歧,乃是其方法论的对立的表现。关于比兴的解说的分歧及其流变的过程,实质上反映了中国诗学发展的某种趋向。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提出一些粗浅…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入世精神与中国文人的忧患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陶渊明、王维、陆游、司空图等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历程、创作及其复杂矛盾的思想轨迹进行了探讨分析,重点剖析他们的退隐问题,从而指出尽管各个文人经历不同,具体的思想矛盾也各有特点,或偏嗜老庄,或出入禅林,但从整体上看,孔子的积极入世精神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忧时伤世的忧患意识则是包括上述文人在内的中国世世代代文人灵魂的核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学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继承和发扬难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光荣传统,“下决心过几年紧日子”。在生活消费上,即要抑制脱离国情的“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煞住铺张、浪费、奢侈之风;同时又不反对合理、适度的生活消费。本文仅就“高消费”的实质、根源和危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鲁迅象征创作的意象资源需从同代作家的创作共相与中外文化两个角度考察。从前者看 ,鲁迅与时代话语保持了互动关系 ;但他将分散于时代话语中的象征要素结合起来 ,完成了关于一个时代也是关于一种文化的象征建构。从后者看 ,佛教、基督教、儒家、道家均对鲁迅的象征创造有影响 ,而尤以佛教之地狱、基督教之耶稣形象影响至大。鲁迅的象征创造突破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模式 ,将中国象征文学带入了一个现代时期。  相似文献   
7.
《情史》论略严云受《情史》,又名《情史类略》或《情天宝鉴》;现存的清代芥子园藏版的《情史》题为江南詹詹夕Z、史编纂,前有吴人龙子犹的《情史序》和詹詹外史的《序》。目前学术界比较通行的见解是,詹詹外史实即冯梦龙的别署,龙子优也是冯的化名。从《情支》的内...  相似文献   
8.
文艺的政治性与真实性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应当如何统一?强调作品的社会效果是否会影响真实性?我们想就这些问题谈一些初步的、粗浅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就是以政治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观点,来考察、衡量文艺创作的成败得失的。他们既充分肯定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对于作品的重要意义,又把“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批评拉萨尔的《济金根》时说:“我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小说、杂文、散文诗分别创造了写实体象征、寓言体象征、幻象体象征。鲁迅的不同文体中的象征 ,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象征系统 ,创造了巨大的文化隐喻 ,它包含下述象征意象 :沙漠—荒原的文化背景象征、铁屋—监狱的社会制度象征、看客—奴隶的群众象征、狂人—过客的战士象征、孩子—故乡的理想象征。  相似文献   
10.
对《统计法》的总体看法《统计法》颁布近22年了,它的问世毫无疑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具体贯彻执行过程中也发现《统计法》自身存在一些具体问题:1.刚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有法律规范,没有法律后果,如,《统计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但对不履行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行政处罚的种类相对较少,只有警告、罚款和通报批评;罚款额度相对较低,最高罚款为5万元;罚款只针对单位而没有针对个人;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措施难以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