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告作为一种媒介在运用亲情这一文化策略的时候,应依据话题的提出,在情与理的交融中使之升华。与此同时,在这一传播路径中包含有从亲情(爱)——仁的倾向,这超出了广告其本身的意义,具有了社会价值。广告作为社会公器,是应该乐于诉说这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物理学"中对"力"概念的界定,提出了区域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动态合力的概念。构建了区域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得出的我国各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排名,并进行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锦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丰富,而且文化价值令人瞩目。在对已有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一个全面梳理。通过对非物质遗产现状总体的描述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保护做了一个总体评述。  相似文献   
4.
医巫闾山民间剪纸色彩不是意识的一种偶然性和附带具有的能动性,它是对客观世界再认识再理解再创造的整体意识。红色可以说是剪纸表现和信息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本文结合医巫闾山民间剪纸色彩实例,揭示了红色在实现剪纸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刘国武 《船山学刊》2010,(1):185-188
谢彬是民国时期边疆史地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撰写的《西藏交涉略史》和《西藏问题》是国内最早专门论述“西藏问题”的系列著作之一。书中以光绪年间以降至1919年间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交涉为主线、分析了清末至民国初年中央政府治藏政策及得失,英国侵略西藏的目的、手段和经过,以及西藏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与英国殖民者的态度变化.指出了“西藏问题”的由来。两书史料丰富,有作者独到的见解.是学术界研究这一时期中英关系和有关“西藏问题”的重要论著。但书中某些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刘国武 《船山学刊》2004,(4):169-172
抗战时期衡阳是大后方的交通枢纽,第三大工商业城市和金融中心,战略地位相当重要;为了摧毁衡阳,日军对衡阳及周边各县进行了频繁的猛烈轰炸,并于1944年摧毁了衡阳市,占领周边各县,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战时衡阳人口伤亡超过77万,公私财产直接损失至少在3亿美元以上,其损失居大后方的前列。  相似文献   
7.
193 4年初 ,黄慕松受命赴藏代表中华民国政府成功地举行了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册封与致祭典礼 ,并抓住机会宣传中央的对藏政策 ,商讨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黄慕松使藏是南京国民政府恢复对藏行使主权的一个重要步骤 ,西藏地方政府对外公开宣布“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同意中央派员常驻拉萨。自此 ,英国也随即调整了对藏政策 ,中英在西藏的角逐趋于激烈  相似文献   
8.
战后,国民党对沦陷区的接收,是关系到其内部各派系权力与利益的重新分配问题。各派系围绕着受降与接收方略、派往收复区的接收大员与各级行政长官的人选以及各经济实体的接收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其斗争的结果是动摇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根基。政治上,不仅大失民心,而且加剧了其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经济上,战后的接收成为国统区经济崩溃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医巫闾山民间剪纸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研究意义并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探索。本文从其图腾崇拜、有对思维与观物取象、超时空观、生活风俗造型观、萨满文化造型观来解释建构其造型体系。也正是在这些价值观念的土壤中,才生出了这朵民间剪纸艺术的奇葩。  相似文献   
10.
和平解放西藏与"一国两制"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央和平解放西藏的指示 ,邓小平拟定了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解放西藏公约十章”。中央政府以此为蓝本同西藏地方政府谈判签订了”十七条协议”。总的原则是 :西藏和平解放 ,中央统一管理国防与外交 ;西藏地方的政治制度不变。这一政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创造了条件。但西藏上层分裂势力于 195 9年发动叛乱 ,“一国两制”政策被迫中止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