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我国收入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凯 《统计与决策》2007,(23):149-151
如果在研究年度收入不平等的同时考虑收入流动,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就没有那么严重。收入流动是造成年度不平等和持久收入不平等之间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目前国内外对收入流动的测度、影响因素等的研究,本文作了较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由于竞争全球化和内部组织过程日渐复杂,员工面临多样化的挑战和工作要求,如何在动态、多变的工作环境中向他人求助以提高工作绩效是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信号理论,构建“自主型求助行为-他人欣赏-交换关系-工作绩效”的双重链式中介模型,以406份员工的调查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自主型求助行为促进他人欣赏和高质量的交换关系,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他人欣赏和交换关系在自主型求助行为和工作绩效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自主型求助行为与工作绩效的研究视角及理论框架,从互动关系视角出发,在对象一致性框架下探究了工作场所中求助者和求助对象双方的人际交互过程对工作绩效产生的影响,并为实践中组织如何促进求助行为和提高工作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逐年下降,“全面两孩”政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女性生育率下降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有密切关系。考虑我国就业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体制内外差异,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工作单位性质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并研究具体影响机制。首先,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在体制内工作会显著提高黄金育龄女性期望生育数及二孩生育意愿。其次,通过PSM-DID、工具变量模型等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主要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体制内工作的女性在每周工作时间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拥有更多时间养育孩子有利于提高其生育意愿。体制外工作女性的生育惩罚更大,生育的机会成本也更高,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制外工作女性的生育意愿。此外,社会保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本文为理解工作单位性质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以及中国市场化推进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在当前严峻的人口形势下,应特别注意提高体制外工作女性的福利水平,完善福利保障,减少生育惩罚,在最大程度上缓解女性面临的“工作-家庭”问题,从而为女性营造一个友好的工作和生育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