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晚年朱德     
“文革”期间,爷爷奶奶的行动也受到了限制,与很多老同志间的消息都隔绝了。因为我和哥哥有许多同学是高于子女,我们孩子之间常常沟通各家家长的情况,谁谁家出了什么事马上就传开来,所以爷爷奶奶还不时地向我问起一些老同志的情况。他们不止一次地问过刘少奇、邓小平、彭真、谭震林、杨尚昆、李富春、林枫等人的情况。每当听到这些老同志的遭遇,爷爷的心情都很沉重,老半天默默无话。有时听我讲完,他还嘱咐说:“以后有机会,你可以带他们的子女到我们家里来玩!”  相似文献   
2.
试论辽、金和西夏的绘画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和平 《中州学刊》2002,(3):107-110
尽管辽、金和西夏的文化并不发达,但绘画艺术却一枝独秀,不仅名家辈出,而且在绘画的题材、表达的思想意境和表现手法等方百,与传统的绘画艺术相比却表现出某些不同之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这些民族自身的文化与汉族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狰厉图纹是藏传佛教器物中典型的一类装饰形式,按其表现题材可以分为:毒物兽怪类、神魔护法类、器官肢骨类以及其他组合类。作为狰厉图纹载体的宗教器物主要包括唐卡绘画、造像面具、藏密法器等。综观藏传佛教传统符号,狰厉图纹是一支小众的神秘符号,它作为与吉祥纹饰并行的支脉,同样饱含着丰富的象征意蕴。随着时代的发展,藏传佛教神秘而狰厉的图纹艺术将逐渐褪去它神秘的面纱,但作为文化表征的传承符号,在保持其生命力的同时,将被赋予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文献、传世与考古出土实物及图像等相关史料看,明清时期酒包装容器在用材种类、造型形态、装饰及加工制作工艺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而造成酒包装发展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商品生产的大量出现、社会文化的繁荣、造纸印刷技术的进步以及手工业生产制度的完善和酿酒行业的品牌出现等。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地面雷达探测巡航导弹杂波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地面脉冲多普勒(PD)雷达的杂波莺叠模型,通过对杂信比的仿真分析,明确了对脉冲重复频率(PRF)取值的影响及限制.从解模糊及减小盲区的角度,对地面PD雷达的检测准则进行了分析论证,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对PRF组进行了优选设计.仿真表明,通过合理的PRF组设计,地面PD雷达既可以解模糊,又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克服盲区.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古代包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包装是一个庞杂的体系,涉及诸多层面,其中进步的科技成是其发展的推动力,同时它的发展与传统的经济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包装造型的演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社会原因,且风格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及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及系统思维的基本方法出发,我们提出以“系统设计”为代表的主动而自觉的跨学科整合思路。入探讨整合型设计专业教学问题,并提出新的专业内涵和课程结构等新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8.
与前代相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虽呈发展趋势 ,但南北发展道路不同 ,南方呈稳定上升之势 ,北方则出现发展的断续性和不平衡性。这一时期的商人队伍开始复杂化 ,商品化农业中的种植业成为主要商品来源 ,长途贩运日益成为商品的主要流通方式 ,随之商业性城市大量涌现 ,城乡联系加强 ,城乡商业网络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的救灾方针,救灾必须“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隆回县从1995年开始,在全县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救灾救济保障互助会。其实质是建立了一种群众自救互救保障制度。乡镇救灾救济保障互助会的基本做法,一是筹建保障互助金。乡镇政府向农民收缴时,每个农户收7元,或在征收公购粮时,每户收取稻谷5公斤,  相似文献   
10.
风靡于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潮,对同时代的东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此种扑朔迷离境地下的西方现代艺术思潮认知态度成为关注焦点。面对认识与认定非此即彼二元对立模式的尴尬,导致了传统艺术边缘化和西方艺术中心化的论调,基于文化传承中"移植"与"扬弃"的规律,树立对西方现代艺术思潮正确的认知态度,并以此构建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对推动我国文艺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