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统计学   4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确立绵阳科技城的产业发展目标,既要以产业发展理论为指导,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又要立足绵阳的产业实际,突出优势和特色,还必须体现科技城的功能定位,起好带动和幅射作用。  相似文献   
2.
1当前财经专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基本原因分析普通财经专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担负着面向县和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财经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适应第一线实际经济工作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扭转长期以来基层高级财经专门人才匾乏、经济管理工作十分落后的局面,财经专科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1995年,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均比改革开放初期扩大近30倍左右。在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财经…  相似文献   
3.
对于工业化中经济的绵阳而言,科技城的建设顺应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 新科技革命潮流,把推进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实现绵阳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优化财经专科教育培养方案的几点意见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杨启地培养方案或称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包括培养目标与规格、学制、教学环节、课程设置和时间分配等主要内容。以往的财经专科教学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  相似文献   
5.
在统计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现行的统计理论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和商榷,现提出于下,不妥之处,望同仁们指正。1关于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与总体单位是社会经济统计学中两个最基本、运用也十分广泛的概念,弄清两者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是学习和运用社会经济统计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在目前的许多统计教材中,普遍认为总体与总体单位的概念存在着变换关系。如在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这本比较权威的教材中,就认为“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它们是可以变换的”。…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收人水平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大小及协调程度如何,是一个国家城乡关系的主要体现。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及其变化同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及其变化对照起来进行观察和分析,既可以对农民的收入状况作出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与评价,同时也能反映国家有关城乡收入分配的政策及其对农民收入变动的影响。1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及其变动趋势统计资料(表1)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两者的起点水平、变动过程及变动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差距特征。表1改革开放以…  相似文献   
7.
产业构成国民经济的骨骼。产业的兴衰是事关国家或地区经济兴衰的基本因素。绵阳科技城的建设,必须确立既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又立足绵阳实际的产业发展目标,同时,要因地制宜,突出绵阳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只有这样,绵阳的经济、科技、社会才能协调发展,科技城的总体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富民政策,是既要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又要承认发展上的差别,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米,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由于经济条件和个人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差别,农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客观上必然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合理与否,对农民收入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很大。差距合理,能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努力发展生产、改善经营,从而促使农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差距不合理,可能产生两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过于平均化,则会鼓励农民安于现状,缺乏努力发展经…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动的全过程中,既有连续翻番、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又存在着下降和滞缓增长的不利局面,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由高到低的梯度型变化的基本特征。决定这一变动过程和变动特征的基本成因有哪些?它们对农民收入变动的作用和影响如何?弄清这两个基本问题对于我们掌握农民收入变动的规律和趋势,总结农村工作的经验教训,寻求农民收入正常增长的有效途径和对策都是十分必要的。l改革开放和脱贫致富的政策是农民收入变动的根本动因综合各个具体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动的根本动因和诸多具体因素的源头在于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形成的村村农产量抽样调查模式,已在全国的很多地方得到推广运用。为了尽快确立这一模式在我国农产量调查中的主体地位,本文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此模式的产生及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五个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