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6篇
统计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曹植的诗篇,贯穿着一种普遍的精神,这就是"生命意识"或"生命精神".这种"生命意识"或"生命精神"反映在人追求建功立业实现生命的不朽;反映在青年人英勇豪迈、不顾一切的豪纵表现;反映在生命苦短,要及时行乐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在史学巨著<史记>中熔铸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本文对<史记>反映这一内容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段进行了重点论述,这四种表现手段与<史记>所表达的激荡淋漓的生命情绪和宏阔豪迈的生命体验互为融合,使<史记>的生命主题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3.
1999年以来,我国部门预算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为绩效预算的推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各地也在陆续进行绩效预算制度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绩效预算仍然面临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的词中隐含了一种很深刻的内在心理冲突,即儒道两种文化心理的矛盾冲突,具体表现为:闲适中抒幽恨,旷达中寓愤激.它练就了辛弃疾一颗千回百折、沉郁顿挫的词心,深度开掘出词人复杂幽微的心灵世界.这样一种贯穿其大部分作品中的内在矛盾冲突源自于他强烈的功名意识和南归后遭排挤、受压抑的不平际遇.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史记>以写人为中心,表现活生生的生命个性,并在各种生存与死亡的对抗与选择中表现生命的力量、意志、精神与价值,从而实现其千百年来经久不衰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6.
田劲松 《统计与决策》2012,(14):159-161
GM(1,1)模型群构建的基础是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增减及变更处理,得到一个新的原始序列,进行时间响应式处理的预测精度会得到一定的提高。文章在全信息模型、部分信息模型、去老数据模型三种老模型基础上,加入曲线数据拟合,均值化数据、缓冲算子模型构成模型群,对我国金融产业中的1992~2009年股票成交额数据序列进行有效性验证,最后根据模糊BRODA法对六种方法进行了排序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着重以库区农村移民为主,对大家业才非农化安置两咎不同方式的安置渠道,利弊进行了比较,并选择了8个水库,从其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投资这一角度,对两种不同安置方式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因地制宜安置农村移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近五百篇作品中,描写爱情、婚姻的篇章约占四分之一。这些作品中,既有作者对封建婚姻弊端的无情揭露,也有因无法消除这种弊端而对现实婚姻进行的理想化设计。本文从父母、正妻、媵妾对待婚姻的态度入手,对蒲松龄理想化的婚姻范式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着重以库区农村移民为主,对大农业安置和非农化安置两种不同方式的安置渠道、利弊进行了比较,并选择了8 个水库,从其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投资这一角度,对两种不同安置方式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因地制宜安置农村移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情爱故事中的知己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聊斋志异》的情爱婚恋故事中,贯穿着一条情感主线,那就是浓稠不化的知己情结,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表现于审美理想中的知己形象;二、执着于精神层面上的知己之爱;三、寄寓了作者激越难平的孤愤之情。它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理想与自由生命精神的向往与追求,是对以作家自身为代表的普天之下所有落拓文人自我价值的确认和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