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统计学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中国股市中信息反应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Hong和Stein(1999)信息扩散假说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中的短期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有不同的反应方式。对于影响所有股票的收益率的宏观经济变化、行业相关政策变动等市场共同信息,股票的收益率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对于公司层面上的个股特定信息,股票的收益率存在明显反应不足。同时投资者对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的反应模式也有截然的区别,投资者对正面市场信息(利好)存在明显的过度反应,故在市场利好信息到达时,采用反向策略更为有利;由于投资者惜售的“处置效应”的影响,导致对市场利空信息的反应不足,在较短期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带生命周期消费的经济动态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以戴蒙德的世代交叠模型为蓝本 ,建立了一个经济动态模型。该模型是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与人口模型、索洛增长模型的有机结合 ,并且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险、收入预期、寿命预期、非预料死亡和遗产继承等内容。我们用此模型研究了经济增长率和资产收益率变动对储蓄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一个带生命周期假说的经济动态模型全面考察了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该模型是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与人口模型、索洛增长模型的有机结合 ,并且纳入了寿命预期、收入预期、非预料死亡、遗产继承、社会养老保险等内容。模型的基本思想来源于戴蒙德的世代交叠模型。我们由模型研究发现 :死亡率表 (年龄别人口死亡率 )下降导致储蓄率上升。这是对“人口老龄化导致储蓄率下降”这一流行观点的重要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几个因素作了分析。首先是投资率对增长率的正相关,从世界上16个国家的统计得出每1%的投资率可能产生0.28%的经济增长。有的国家低于此数,多半与投资率的波动有关。文中对各省经济增长率如何依赖于该省的投资率及非国有部门的产出比例作了分析。利用银行储蓄、手持现金、购置证券的统计,估计出居民未申报的收入占GNP的10—13%,这是中国地下经济的下限。针对中国经济非均衡的的特点,探讨了额外需求创造产出的凯恩斯乘数在中国的变型。最后对中国从1978到1994期内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常驻人口作了估计,得到的结果是平均每年800万、总数达1.28亿的人口流动,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移民。  相似文献   
5.
贺菊煌 《统计研究》1994,11(5):46-47
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度的衡量贺菊煌一、衡量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度的指标令:m=地区数,n=产业部门数,xij=地区i第j产业产出占该地区总产出的比重,Si=(Xi1,Xi2,...,Xin)=地区i的产业结构向量。其中,0≤Xij≤1(i=1,2,......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民收入的地区间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的社会化和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不可避免地会使国民收入在地区间流动。所以,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国民收入生产额通常不等于国民收入使用额。在我国,国民收入在地区间流动的方向和流量的大小,与中央政府的区域政策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将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52—1989年的国民收入及人口资料,分析国民收入在地区间的流动情况,揭示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涨跌停板制度下中国A、B股市场波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图从更深层次考察中国股市中引入价格涨跌停制度后市场波动性的动态变化.考虑到涨跌停板制度下收益率取值区间的限制对其分布形态的影响,不能通过截断无限区域的收益分布来替代,我们将GJR-GRACH模型扩展至混合β分布,以此来度量涨跌停限制后的市场波动的动态特性.实证结果表明引入价格涨跌停限制后两个分割市场(A、B股)中存在相反效应,即A股市场波动性大大降低,B股市场的波动性却显著增加.但从波动冲击的持续性而言,涨跌停限制极大地缩短了冲击持续的时间,提高了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