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比平稳更重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消费习惯引入Lucas (1987)模型,采用农村五等份收入户的人均消费数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 消费增长比消费平稳更重要,且收入等级越高,这种相对重要性就越突出。相对风险规避系数一定时,两类福利成本之比随习惯强度变化的轨迹呈倒U型; 习惯强度一定时,两类福利成本之比随相对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大而递减。相对于其他等级的收入户,促进消费增长的经济政策为高收入户带来相对较多的福利,而平抑消费波动的经济政策能为低收入户带来较多的福利。因此,政府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同时,也应重视消费波动给低收入群体造成的福利成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意识形态、法律及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刺激了中国女性参与创业活动。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的东方文化特质对中国女性创业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影响至深。创业者创业行为的产生是个体内在特性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女性创业活动的日趋活跃得益于先进的性别文化、法律保障、创业政策导向以及经济转型期特殊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1980-2009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发现,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不能完全解释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绝对收入假说和随机游走假说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不适用,而预防性储蓄假说和流动性约束假说适用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湖北省居民部门收入、企业部门收入和政府部门收入(简称三部门收入)对湖北省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部门收入几乎不直接产生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1990-2007年,最终消费(或居民消费)对居民部门收入的弹性都大于其对政府部门收入的弹性。1994年以前,二者的差距较小,但是从1994年开始,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前者几乎是直线上升,而后者几乎是直线下降。因此,增加湖北省的居民部门收入占比,虽然会相应的减少企业部门收入和政府部门收入占比,但能够达到刺激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的效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很可能是湖北省最终消费(或居民消费)对居民部门收入弹性和政府部门收入弹性剧烈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持久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假说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随机游走假说与绝对收入假说不适用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但预防性储蓄假说与流动性约束假说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收入弹性研究:1980~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居民消费的短期变化不仅与同期的收入变化相关,还与上期的均衡误差修正项有关。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是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1980年以来,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弹性经历了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1980~1988年的趋势是增加的,1988年达到极大值,而1989~2008年持续下滑。因此,收入因素是启动城镇居民消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