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和国际分工日渐深化 ,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正在实施的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了难得的重要发展机遇。进一步调整优化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布局 ,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在不断完善宏观发展战略同时 ,应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在 10到 15年时间建立和完善四个中心、三条产业链、两个示范区和一条经济带  相似文献   
2.
当今信息化时代,科技进步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朝学习终身受用”的观念已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现实,“一次性教育”逐渐让位于“连续性教育或不间断教育”,继续教育、回归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共和"政治思想与"共和"政治制度构想呈现出不变与变的疏离,围绕反对专制、重视民权展开其"共和"言论,而"共和"影响下的政制构想和设计则甚为多变。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历经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到法国内阁制共和政体,以及后来强调瑞士、美国等地直接民权,甚至在联俄联共后,承认俄国政治的共和性质。同时,孙中山也积极地探寻、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共和"政制,运用"五权宪法"、"三民主义"进行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4.
环境伦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以构建客观的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为主要任务,忽略了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人。面对这种人未到场的环境伦理学现状,学者们开始从美德视角研究环境伦理学。积极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美德的心理学思潮,对伦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环境美德伦理强调发挥环境保护中的积极因素,特别是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鼓励和影响人对环境的友好行为。  相似文献   
5.
郭辉 《兰州学刊》2022,(3):5-16
新时代跨学科视阈下口述史成为历史学重要分支,给史学研究与教学带来诸多新境。“口述成史”不仅能丰富和补充史料来源,还能推动史学研究转向强调“诠释视角”,从范式革新意义上重视文本的形成路径与各方因素,甚至还能察及传统史学研究向来不太为人所关注的层面,充分关照社会底层,赋予历史新面向,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口述成史”因其史学属性,能够从根本上追求历史真相,并体现出独特性即“为什么”有如此口述表达。口述史因注重底层关怀,所存口述材料既能丰富社会记忆,也能全景式观察人们关于社会的认知和态度。“口述成史”对史学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模式有其现实价值,不仅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同时也献力于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方志,是指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分为两类:全国总志和地方郡府县志。其中“通志”,就是以省为单位的地方志。方志的编修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历史悠久。在明清两朝,由于官修性质的明确,山西方志的编修工作在这里进展较为迅速,也产出了很多质量很高的地方志。本文以这一时期《山西通志》为研究对象,对其兴修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界定出版全球化和国家文化安全的内涵和缘起的基础上,从经济运行、政治战略,以及各社会要素相互作用等角度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互动与制衡,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协调和促进出版全球化和国家文化安全良性发展的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类卓越理想与自然环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睹对环境的破坏,或者听到根据效用分析为破坏行为辩护时,我们通常会感觉道德上的不安。本文详细分析了基于功利主义、道义论和宗教信仰的环境伦理学理论在解释这种道德不安时存在的缺陷,继而提出一个环境伦理的新思路:诉诸人类的理想品格,以关爱自然的性格特征作为人类的美德。这一理论转换了环境伦理的核心问题,它不再以自然的权利和价值为核心,而是以"什么样的人会破坏环境"作为新的问题导向。在分析了"适度的谦逊"这一环境美德,并指出无知、自我中心或缺乏自我接受是获取适度谦逊的障碍之后,提出了一种积极的环境伦理思路,即鼓励那些能够促进热爱自然、成为保护自然动力的人类品质。  相似文献   
9.
在分别借助因子分析和单变量检验对公司财务信息和治理信息进行统计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并实证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的两大模型,即仅包含财务信息与融合财务信息和公司治理信息的Logistic回归预警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公司治理信息对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具有显著的影响,引入公司治理信息的模型预测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评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因而成为理论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生态文明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态文明评价对象、生态文明评价方法和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生态文明评价对象从评价单元上来看,尤以省域和城市评价为主,全国性和县(市)级的评价相对较少。在评价方法上,相比较于生态足迹法、真实储蓄法和能值分析法而言,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被广泛采用,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生态文明评价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目前研究中分歧较大的领域。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评价对象不全面,缺乏对县、乡特别是对村(社区)等更小单元的评价,缺乏根据生态系统对相关的生态区域如流域所进行的评价,也未能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相协调;二是由于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本身的复杂性、对生态文明内涵界定的不统一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组织制度缺失等原因,造成目前尚未出台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未能实现与原有评价体系的有效衔接;四是权威数据的缺失与不足。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未来生态文明评价研究需要深化对生态文明内涵的研究,拓展评价对象的范围,借鉴、整合和完善国家环保部等部门原有的指标体系,加强相关数据的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