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统计学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以来,在市委和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着力点,紧紧围绕“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协调发展,促进高效发展,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南通经济在长江三角洲中的位置与思考南通市统计局陆云飞长江三角洲是国务院确定的“先行开发、先行发展”的经济区之一,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这几年三角洲各城市的基础设施竞相发展,投资环境、贸易环境不断向国际化标准靠近,外商投资热潮日益高涨。但是...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改革,应注重创造力环境的营造,从入学、学中、毕业考核等大环境着手,理顺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完善服务体系,从学生和市场的需要出发,本着"服务至上"的原则,建立良好的"教学品牌",为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在劳动工资季报抽样调查中由样本推算总体时误差较大的原因,并提出了样本抽取方法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7年以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着力点,紧紧围绕“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通”的奋斗目标,国民经济延续近几年来的上升势头,呈现出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程。1984年,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党中央决定,包括南通在内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为对外开放城市,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再一次大大推进了沿海地区现代化建设和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进程,加速了南通社会经济的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人民生活,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7.
2006年南通市国民经济运行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全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新克难,坚持走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全市经济保持在高平台上持续健康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均衡性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据初步测算,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0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985.00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605.26亿元,增长15.7%。  相似文献   
8.
启动和扩大消费需求,是支持投资增长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处理好如下几个相互关联的关系:①城市消费需求与农村消费需求。②物质消费需求与精神消费需求。③个人消费需求与公众消费需求。④远期消费需求与短期消费需求。⑤潜在消费需求与现实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9.
2005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开拓,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和谐音不断增强。但经济运行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应值得关注,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更快更好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一)从运行状况看,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我市实现新一轮经济跨越、承接产业结构转移、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双赢发展的必然要求。主要污染物减排是国家对各地经济发展提出的环保“硬约束”,到“十一五”期末,我市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4.7%,化学需氧量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9.5%,减排任务十分艰巨。能否完成减排任务,将直接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空间的拓展和战略布局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本文我们在分析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的基础上,初步预测我市“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