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统计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变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借鉴费尔萨姆一奥尔森股价模型及该模型的演化模型,探讨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不显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也不显著,金融工具期末公允价值具有显著的价值相关性,金融类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使我国长达12年的并购贷款终于解禁。并购贷款的发放对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将促进我国企业运用并购贷款进行杠杆收购。本文以《并购指引》为分析背景,从并购方的角度,探讨基于并购贷款的杠杆收购业务流程及其面临的风险源和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中国不少企业重视产值或销售收入的增长,习惯采用基于会计利润的保本分析方法,忽视为股东创造价值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增长不一定能为股东创造价值,传统的保本分析方法实际上也不能“保本”。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保值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期对中国企业改变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略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社会责任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责任会计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产生的 ,它的产生一方面有其理论渊源 ,另一方面也与其时代特征有关。随着社会责任会计观念上和内容上的发展 ,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陆宇建 《管理科学》2003,16(4):65-69
概述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动机、降低交易成本的动机、获得比较业绩优势的动机以及对市场预期做出理性反应的动机等,说明即使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上市公司仍然可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最后提出了一些治理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目标是销售增长吗?世界500强企业主要以销售收入的多少排序,这使我国许多企业误认为销售收入的增长是企业的第一要务。许多企业在制定长期计划时一开始就确立了销售增长的目标。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许多投资者在选股时也乐意选“成长性股票”,还要分析公司的成长性。我们一般将“成长性”理解为销售收入的增长、资产总额的增长或利润的增长。客观地讲,从追求“产值”到追求“销售增长”,是我国企业的一大进步,是经营理念上的质的飞跃。企业的目标不是实现销售收入的增长,而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在20世纪90年代,“为股东创造价值”几乎成了…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中至少应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将财务独立董事置于重要的位置.本文结合配对样本T检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财务独立董事因其专业性的特征,分析其在上市公司中具有其独特的履职效力.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了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权而通过盈余管理将ROE维持在略高于6%的区间与略高于10%的区间的证据;本文进一步提供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政策的演进而亦步亦趋地改变的证据;本文还分析了上市公司已达到配股及格线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继续保持配股资格激励大小的关系,发现除了确实“扶不起来的阿斗”外,其它上市公司都有同等大小的获得持续配股权的激励。本文认为我国1999年配股政策的变更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9.
在完备的资本市场中,控股公司并不能给股东带来更多的好处,因此它并没有存在的依据;在非完备的资本市场中,控股公司通过多样化投资,能够在同等风险水平上增加小投资者的财富或者在相同回报率的水平上降低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控股公司多层控股使整个控股公司体系的财务杠杆比率很高,因此控股公司实质上采取了高财务风险、高回报率的融资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诸多改革都涉及利益分配,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对于评判改革的成败是相当重要的。本文借鉴社会学理论,从中小流通股东角度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的投资者关系问题。本文为流通股东对股改程序公正的理解寻找了两个前因:信息披露和反馈的及时性以及流通股东潜在的影响力。研究发现,提高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流通股东的潜在影响力可以改善流通股东对程序公正的理解,可以改善投资者关系。研究同时发现,流通股东对程序公正的理解是信息反馈及时性和流通股东潜在影响力对投资者关系的中介变量。最后,本文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