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3篇
  免费   628篇
  国内免费   125篇
管理学   746篇
劳动科学   42篇
民族学   469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80篇
丛书文集   4151篇
理论方法论   800篇
综合类   7626篇
社会学   873篇
统计学   10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19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603篇
  2013年   828篇
  2012年   772篇
  2011年   1067篇
  2010年   1180篇
  2009年   1232篇
  2008年   1107篇
  2007年   1276篇
  2006年   1209篇
  2005年   1049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478篇
  2001年   460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8年   2篇
  1967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原有通知删除规则进行了科学修正,但事前保护缺位与事后救济程序失范的问题仍然存在。随着网络服务提供者完成角色转型和技术升级,其作为网络侵权风险的控制者和参与者,有必要且有能力承担未通知阶段的主动预防义务和已通知阶段的证明材料审查义务,以弥补著作权保护和用户利益保护的漏洞。双重注意义务应分别与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侵权危险的预期和控制能力以及材料审查能力相适应。未通知阶段之注意义务以技术措施为主要履行方式,其注意标准的认定应综合考量技术水平、服务类型、内容介入程度、是否直接获取收益等要素,未尽该注意义务仅为过错认定的考量因素而非唯一标准,并不必然导致侵权责任。已通知阶段之注意义务仅限于对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有限的实质审查,尽到此注意义务的,可以免于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企业丑闻的频发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有的研究表明,员工企业伦理态度关乎员工承诺度和企业竞争力。本文依据个人层次研究理论,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选择国内6家企业的员工为调研对象,沿用国外企业伦理个体层次研究中广泛使用的量表"Attitude Towards Business Ethics Questionnaire"(ATBEQ)即企业伦理态度量表,考察当代中国企业员工对企业伦理态度的看法;另外,也分析了不同的工作年限,性别,学历,户口等因素下的企业员工伦理态度差异。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员工的企业伦理观存在困惑;大部分中国员工有企业利益相关者意识;教育对企业员工伦理态度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1950年代形成了"本质—特征论"的文学定义,即先界定文学的意识形态本质,再界定文学是用形象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一定义的思维方式是先界定事物的普遍性,再界定事物的特殊性,突出事物的普遍性关联,轻视事物的独特性质的揭示,使得文学研究本应着重研究文学的特殊性成为空话,不利于认识文学自身的规律。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论试图突破这种定义方式,但1990年代以来,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语境论再次回到从事物的关联性定义事物的思维老路,文学自身本质问题受到质疑,弱化了文学与审美关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和层间非均质性影响,高含水期油藏各小层层间压力结构差异严重,掌握差异状况是合理调整的重要依据。针对现场分层测压资料少,单层压力资料获取困难的情况,应用渗流力学原理建立了高含水期地层层间压力结构差异量化数学模型,模型的关键参数可以通过生产数据计算获得。枣园油田的实例验证表明,高含水油藏层间压力存在明显差异,该方法能够确定各小层的压力差异状况。量化计算结果和实测资料相接近,有利于认清开发矛盾,为合理调整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种氧化锡一维多孔纳米管材料,获得的光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表征,所制备的氧化锡多孔结构纳米管光催化剂表现出紫外光下(λ< 400 nm)增强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性能,光催化活性的增强是因为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晶粒尺寸.这一方法可以用于制备其他类型的一维多孔纳米管材料.  相似文献   
7.
Review of Managerial Science - Drawing upon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and ethical climate theory, this study develops a mediation model that explains how job stress influences both job...  相似文献   
8.
储层岩石矿物成分是酸压改造效果影响因素之一。研究认为,在储层岩石矿物成分中易溶物的含量及分布方式决定了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大小,易溶蚀物的含量越多,岩石溶蚀速率越快。室内测试了不同溶蚀速率下的灰岩和白云岩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研究了岩石溶蚀速率、易溶蚀物含量对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对酸压工艺设计方案提出了指导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溶蚀速率与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增加倍比存在抛物线关系,易溶蚀物占30%40% 时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9.
This research focuses upon employment in the new economy, exploring labour protection and social protection in the digital age in China. Through an empirical survey conducted in three Chinese cities, social insurance and the labour rights of employees in the digital economic sector, such as gig employment, e-commerce, and various other forms of online employment, have been examined in-depth. This study reveals new regulatory loopholes in the digital labour market, which have substantially eroded the basis of social policy arrangements in China, “softening”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insurance branches and compliance with labour regulations remarkably. Drawing upon the theoretical concepts of Polanyi on embeddedness and disembeddedness, we argue that the digital employment sector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ly disembedded from social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control. The new configuration in the digital field of social policy requires novel conceptual models and institutional settings to cope with increasing social risks in virtual spaces.  相似文献   
10.
Economic theory establishes that pension privatization weakens the link between old and young and so reduces the incentive to invest in public education in an economy with lower return rate of capital than growth rate of wage. However, empirical studies of the link change are few.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ension privatization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subsidy to individual accounts on public education spending in a three-period 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 And then, we take contemporary pension reforms in a number of Chinese provinces as offering natural experiment conditions. Using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 framework and 282 municipal districts panel data over years 1998–2009, we test the pension-education theoretical link change. Both our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ults confirm that pension privatization is adversely associated with local public spending on education in China. Private pension subsidies, moreover, magnify this effect. Our study supports the theoretical assertion and selective empirical findings of a negative intergenerational effect of pension privat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