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0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490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205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284篇
丛书文集   1283篇
理论方法论   321篇
综合类   2339篇
社会学   794篇
统计学   78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405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志一度是研究者专业生产他者知识的手段与途径,但在反思传统与顺应新潮流——互联网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一直以来研究者自己也是民族志的研究对象,互联网兴起之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研究者的身份发生了显著转变:由自己是主体,被研究者是他者,转变为双方是平等的交互主体;由认识主体转变为实践主体;由主动的实践者转变为静默的潜伏者等.网络民族志中研究者身份的变化,为新的研究伦理关系的出现开辟了道路,即研究者与被研究者既是学术研究的手段,也是学术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长达3000多年的乐舞文化中,汉代乐舞以其张扬阔大、发扬蹈厉的强悍风格独树一帜,堪称中华乐舞史的最强音.造就强汉之音的精神底座,是在秦汉代际蓬勃兴起的人本主义精神.从汉武时期乐制的更作和乐府制度的确立,到盛行两汉的乐舞形制,再到志尽于诗、音尽于曲的乐舞歌诗和意气相尚、悲歌厉响的审美取向,无不反映并凸显着人本主义精神的光辉.在我国当下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人本主义精神同样应成为时代诉求.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专业干部队伍基础十分薄弱,不仅数量少,总体质量也不高,成为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巨大瓶颈。为此,中国共产党迅速采取措施,大力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其重要举措之一是广泛开展干部的专业教育。这一时期干部专业教育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创办专业干部学校、紧紧依托高等院校、举办各种专业讲座和短期培训班等。由于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和大力推动,干部专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迅速提高了广大干部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满足国家发展建设的需要,并且对中共干部队伍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经济学理论总是笼罩在西方中心论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话语体系下,既不能解释真实世界变化,也无力为乏力的世界经济开出药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却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功的经验,就在于不受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实践的成功已经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严谨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因此,构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是系统化总结中国发展经验的内在理论诉求。基于此,本文在厘清西方经济学话语特征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要突出国家主体性、阐释好中国道路、服务于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5.
Open innova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are two concept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companies can leverage the knowledge generated externally to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e the joint effect of open innova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a firm's radical innovation. Open innovation is expressed in terms of external search breadth and depth strategies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is described b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potential and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In order to test our hypotheses, we carried out empirical research in firms operating in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nal routines and processes for absorbing external knowledge help explain radical innovation as they show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potential and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Also, there is a moderating effect of absorptive capacity on open innovation. Specifically,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 exert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search breadth and depth and radical innovation. Realized absorptive capacity moderates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search breadth. These findings confirm the complementary nature of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open innovation search strategies on radic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6.
7.
Multi-valued strategy-proof social choice rules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a new definition of strategy-proofness for multi-valued social choice correspondences. We prove two Gibbard-Satterthwaite type results for strategy-proof social choice correspondence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allowing multiple outcomes as social choices will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an escape from the Gibbard-Satterthwaite impossibility theorem. Received: 24 January 2001/Accepted: 19 March 2001  相似文献   
8.
Zhou  Min  Cai  Guoxuan 《Qualitative sociology》2002,25(3):419-441
Qualitative Sociology - The upsurge of Chinese language media—publications, radio, television, and the Internet—mirrors the linguistic, cultural, and socioeconomic diversity of the...  相似文献   
9.
10.
由美国国家利益及其全球战略决定 ,美国卵翼下的的“台独” ,将是 2 1世纪中国的心腹大患 ,“台湾问题”将成为对中国国家意志的最大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