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掘地域文化内涵强化地域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掘地域文化内涵强化地域文化特色傅谨自从秦始皇下令“书同文,车同轨”以来,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原本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就表现出它的趋同性。至少是在典籍的层面上,这种趋同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趋同是一件好事,因为趋同能够方便于交流沟通;趋同也是一件坏事,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周来祥美学思想在90年代出现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的理论意义,指出这一转变的背景,是带有浓重黑格尔色彩的周来祥美学内在的两个根本缺陷--由黑格尔过于浓厚的目的论色彩和它回归式的封闭性.90年代周来祥美学的自我超越正是从这两个基本点出发的,从美学层面上思考与把握现代社会与历史,则成为和谐论美学解决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的契机,最终导致周来祥美学思想开始了从"体系时期"到"后体系时期"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主义学派认为文化整体中的所有因子,都有它独特的功能,而这一独特功能正是它存在的依据,同时还是我们揭示该种文化因子起源的唯一途径。在某种意义上说,功能学派忽视了文化因子在历史过程中的功能转换现象,但是它却启发我们去寻找真正属于艺术自身的功能,或者说艺术的本体。由此出发,才有可能建立一种真正健康的艺术观与艺术理论。因而,它是所有艺术门类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文艺是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东西,绝对如此。关于文艺本质的种种争论象一桩桩永不了结的公案,搅得批判界的福尔摩斯们寝食不安。文艺的起源是情感还是模仿,巫术还是神话;文艺的功能是抒情还是言志,表现还是再现;文艺欣赏过程是感受还是认识,获取还是创造;以及文艺形象是个体还是典型,是个性还是共性,等等,等等。这些使我们大开眼界的争论确实都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具有极大的排他性。每一种完备的艺术理论似乎都须在其中作出选择,并加入这场论战。但是,我们是否可以用一种更超然的态度平息胸中的激情,用旁观者的姿态欣赏争论双方的诚挚态度,同时坐收渔利,寻找论战双方的契合点,以此建立一种文艺的中间理论?让我们暂且试试。当某位艺术家说他的创作源自心中难以抑止的创作冲动,他的作品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他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意象都充溢着自己强烈的感情时,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充足的理由怀疑他的叙述的真实性。但是,在艾略特和苏珊‘朗格看来,这种陈述大可怀疑。当艾略特和朗格声称艺术家表现的不是个人的情感而是普遍的情感时,他们的驳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道教的操作层面——方术及其与名山的特殊关系,揭示道教通过信仰走向“自然之道”的过程中的艺术化与审美化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美学意义。道教的方术是它明显区别于世界其他成熟的宗教的显著特点之一。由炼丹、气功、房中术等等追求人在现世成仙,既是对人生的肯定又是对人生的艺术化超越;在方术中形成的道教与自然的特殊关系,使自然成为一种精神象征而直接被融入到审美创造的领域,这一点在其他民族却是在相当晚近的时代才成为事实。由此道教对中国美学及其艺术创造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美学晚近100年的道路,既蜿蜒曲折又内涵丰富。100年的历程留下了堪可承继的精神财富,也留下了可以继续开拓的广阔空间,以及诸多值得细加咀嚼的世纪难题。揭示美学在中国晚近10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固然是总结中国美学历程最好的方法之一,但指出中国美学尚存的那些最关键也最有争议的问题,同样是对近100年中国美学历程的一种总结。一、“美学”是什么任何一个学科的成立,首先需要从事该学科研究的业内人士对学科研究对象有基本的认同,构建一个共享的学术话语空间。但是当我们回顾并考察中国美学近100年走过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的现代性与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以往相比 ,2 0世纪中国戏剧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代性成为其发展的巨大动力。本文从现代性与启蒙 ,尤其从现代性与本土化的关系等角度 ,探讨中国戏剧的发展动因 ,强调戏剧本体的重要性。作者强调 ,戏剧研究更应注意艺术本身出现的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发展变化 ,它包括艺术更趋自律 ,平民的艺术趣味得到更多肯定等。中国戏剧这些变化主要围绕两个维度展开 ,一是对现代性的探求 ,二是源于传统的本土化倾向。几乎所有重要的变化都基于现代性与本土化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美感与焦虑     
一、焦虑与艺术的渊源关系在现代哲学中,许多理论家都对焦虑情绪作了深入的细致的论述和描绘。但是,焦虑不是现代人特有的心境。实际上在东西方大量的艺术作品中,焦虑是一个古已有之的问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对艺术动机有许多独特的解释,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昔西伯拘菱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时代的传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与传统艺术的发展互为因果,各种类型的现代传播媒介,在发展之初都无一例外地将传统艺术作为最重要的传播内容.大众传媒因注重传统艺术的传播而日益强盛,传统艺术也因大众传媒影响愈益广泛.但是,大众传媒异于传统的传播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传统艺术的表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