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月11日,山东省副省长孙绍骋在菏泽市定陶县调研时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要安排好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尽可能地多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特别对高龄、贫困、失能等特殊老人,要保障好他们的生活,让所有老年人都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
找准激励工作中的"黄金分割"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涛 《领导科学》2005,(24):15-16
“黄金分割”点是数学意义上最佳理想状态的一个分割点。在激励活动中,如果也能找到这么一个“黄金分割”点,使各方面的结构和力量达到平衡与协调,无疑会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团结和谐,形成群体合力。一、把握好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的最佳结合点。人的需要按主体划分有群体需要和个体需要。个体需要的相同之处,构成了群体的共同需要。对于所有人都渴望得到的如住房、休假等需求,只要是合理的,组织力所能及的,都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满足人们的共同需要,以此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强调首先满足共同需要的同时,还必须做到尽量…  相似文献   
3.
领导工作应讲究方圆兼顾的艺术。方,指的是原则性、权威性等刚性的因素,不能轻易变通。圆,指的是灵活性、技巧性等柔性的因素,有一定的伸缩性,是领导工作的艺术形式。领导者在工作中过于求方,不仅有迂腐之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疏远群众;而过于求圆,则不仅会有圆滑之嫌,甚至可能使工作脱离正确的航向。要提高新世纪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必须重视领导工作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也即方圆兼顾艺术的运用。一、开局:先圆后方。领导者走马上任,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如果“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开始就采取强硬的手段,可能会导…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电力系统统一接地网在现代电力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立新的接地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档案保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因此,必须要认真地研究和探索,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本文从档案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出发,对于如何做好档案保密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苏轼在道论上以"道"为体,以"易"为用,在性情论上以"性"为体,以"情"为用;程颐在道论上以"道(理气合一)"为体,以"中"为用,在性情论上则以"性"为体,以"中"为用。苏轼的"中"始终是一价值实体;而程颐的"中"则从价值实体上升为存在本体和人性本体。  相似文献   
7.
建设节约型社会与珍惜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涛 《人才开发》2006,(3):53-53
有资料显示,我国人才资源仅占人力资源总量的5.7%,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30%左右。人才是立国之本,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把“珍惜人才资源”放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8.
舞动夕阳红     
孔涛 《老友》2013,(10):46-46
在山东省定陶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前的一片空地上,每天晚上都会传来充满异域风情的阿拉伯舞曲,伴着舞曲的还有"一二耸肩、三四扭腰、五六送胯……"的口号声。原来,是20余名学员在跟着老师的口号激情起舞。他们的舞姿时而像天鹅起飞,时而像金鸡独立,时而又像孔雀开屏……他们的每个动作都做得那么认真投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快乐的笑容,引来周边不少市民围观喝彩。若不是  相似文献   
9.
未来万科在北京的每个项目都会留一栋楼不卖,自持起来做社区养老。预计这样的项目最早将在2015年面世。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近日透露,北京万科针对自己20多个已入住小区老龄人口作了认真翔实的调查,了解这一特殊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之后,认为解决养老保障的基点应放在社区,形成一种全新的社区养老模式,即社区全龄化养老体系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0.
庄与禅在艺术表现领域有差别,唐代“逸品”绘画的关学基础是重视情感的庄学而非重视理趣的禅宗。唐宋时期逸格绘画的历史演变过程可概括为两次转型,第一次为中唐朱景玄的“逸品”绘画转型为宋初黄休复的“逸格”绘画,黄休复的理论贡献在于将唐代“非画之本法”的逸品画予以改造并合法化,并将其作为基于“神格”的逻辑升进和超越形式;第二次为黄休复的“逸格”绘画在形神论上发生了以“形似”为本转型为以“不求形似”为本。宋代中期的写意性逸格绘画“情感与理趣”并重的价值追求与“不求形似”的形态学特征是以庄禅互补为美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