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持续竞争能力观的EVA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业绩衡量的指标,EVA的目的是为了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但实际中却频频起到相反的效果--EVA的激励使经理人不断缩减经营规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运用经济学理论对EVA这种业绩评价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从持续竞争能力培养的角度提出了EVA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学习和能力互补动态的研发联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作研发是企业创新的常用战略措施,然后合作研发却常常不能维持较长时间,而且比较松散的合作形式逐渐成为主流。本文在Sinha&Cusumano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学习因素,对互补因子进一步进行考察,利用互补因子的变化解释了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也为选择研发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即考察对方合作动机中的能力互补与学习因素,避免合作意外或较早终止。  相似文献   
3.
银行并购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行并购很少是敌意并购,风险协同作为并购动机之一,必须考虑并购银行和目标银行各自对总风险的贡献。Joehnk、Nielson(1974)、Karels、Mishra、Pe-terson和Prakash(简称KMPP)(2001)等学者通过研究流通股市场表现验证银行并购的分散风险动因,并用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测度模型进行风险测度,发现并后各种风险值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纵向一体化对下游企业R&D投资的效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在由一个上游和一个下游企业组成的体系中,下游企业通过R&D可降低产品成本.本文研究下游企业如何随纵向一体化改变R&D投资和产品产量.研究表明,纵向一体化之后,下游企业的R&D投资和产品产量、行业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均增加.在纵向一体化之前,下游企业选择较少的R&D投资和产品产量的原因是它作出决策时没有考虑上游企业的利润.最后以一个特例对研究结果作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5.
内定溢出与信息共享中的“囚徒困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考虑双寡头企业进行信息共享时的效应,双寡头进行信息共享后,每个企业的利润以及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都得以增加.但在信息共享中存在着"囚徒困境"问题,即每个企业都试图通过减少给予另一个企业的信息来增加自己的利润,但结果每个企业的利润都降低,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影响子公司角色转变的因素,将子公司的角色根据每种因素的强弱不同分为八种类型,即起步者、淘汰者、办事员、支持者、小诸侯、贡献者、直辖领袖和自由领袖.根据该子公司角色划分方法和演化路径分析方法,本文深入研究了一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BEC公司的角色演化情况,研究证实了本文得出的角色划分方法和演化路径分析框架的适用性,也得到了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一个具体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2003年中国轿车市场的巨幅增长,中外合资企业中的跨国公司开始由原来的“合作型”.逐步向谋求单方面主导的“控制型”变化,采用了多元化合作伙伴,压制合资研发,自建销售渠道等新措施。并不断向政策底线发起挑战,谋求相对控股地位。本文从跨国合资企业控制的理论分析入手,阐述了合资企业控制权决定的依据,增强的方式和演化的趋势。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动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战略并购中,从并购双方交易达成到目标公司(被并购方)的实际交割往往有一段时间间隔.期间,为防止目标公司可能会有的一些不道德行为而导致目标公司价值大幅下跌,并购公司(并购方)一般要求目标公司提供一定的担保.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激励的经济学和金融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是技术创新发展的动力;从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用DCF方式进行创新投资分析的不足后,提出了知识资本评估和现实期权评估的方法,对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未来成长机会的价值进行评价,指出对期权收益的预期构成了创新激励.作者同时也论述了期权价值评估的局限性和陷阱,以及两种评估方法对企业核心能力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释企业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共享的作用和影响因素,进而从激励机制和组织管理的角度提出促进知识共享的诸多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