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道学道学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其要旨是无为而治的理念,其贡献是辩证法思想。道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倡"道"的核心思想,"德"的具体表现,坚持辨证地看待世界的观念,"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事方法。"天长地久",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永久长生。人如果能做到没有私心,这才能成就自己。"上善若水",像水一样滋养万物而不争,因而最有修养的人不致招来怨恨。"知  相似文献   
2.
正孔子对"士"提出了一些要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刚、毅、木、纳,近仁。"(《子路》)"和"是统一、配合、补充又不失自我之见",同"是同一、完全相同却没有自我之见。要和谐相处,不要盲目苟同。而一个刚强、果敢、质朴、寡言的仁德之人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和可信赖感。对待事业",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工作在前,享受在后。有人问,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以德报怨一般人很难做到,况且也不能不讲原则;以怨抱怨积怨更深;还是应当恩怨分明,以直报怨。"士"的修身  相似文献   
3.
正先师《论语·述而》篇对孔子的思想、志趣等言论作了集中的记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勤奋学习可成大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道为宗旨,以德为依据,以仁为依托,学好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随时随地向一切可学之人请教,他们的优点需要学习,缺点可以借鉴以便避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把握好时机,以激励、诱导、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方法教学生,一定会取得良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文字简约、含蓄,如仁者的谆谆告诫,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其中名言佳句颇多,内容丰富,传诵千古,笔者读后深有感悟。学在《论语》开篇第一章,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二字,"学"的要领是时而习,不但要温习、复习,实习、演习,而且还要练习、自  相似文献   
5.
对为政者的具体要求,《论语》从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君子不器。"(《为政》)不要像器皿一样局限自己,要做到博学多能、全面发展,做一个开拓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正人生孔子对人生的论述深刻而广泛。孔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人生说到本质上,靠的是正直,否则即使侥幸也不会长久。人生说到风度上,恰似文质彬彬的君子,不粗俗不漂浮,既修文又质朴。人生快乐在哪里?有知之、好之、乐之三种追求、三层境界。知而不做的懒惰,好而即安的肤浅,只有追求乐  相似文献   
7.
八目为儒学进修的阶梯。先从内部进修做起,开始个体自身修养,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由格物到致知,通过认识和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进而"君子必诚其意",真诚做人,这是立身之本。最考验人的就是"君子必慎其独",  相似文献   
8.
第一,中庸之道是人最高的德行,应作为理想的道德规范予以提倡。"君子中庸",适中而无"过"无"不及";"小人反中庸",走极端而肆无忌惮。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实行和弘扬,原因就是:不是"过"就是"不及"。人无论  相似文献   
9.
居上不骄,为下不倍(背)君子应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这是在德和智方面的修养,是主观方面的准备。而在客观方面,需要"居上不骄,为下不倍(背)。"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其言论足以振兴事业;在国家政治黑暗时,其沉默足以保全自己。明哲保身,进退  相似文献   
10.
施政,尤其是施德政,必须取信于民。子贡问政,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万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呢?"去兵。"那又要去掉一项呢?"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就会垮掉,而取信于民历来是为政的第一要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知道他如何立身处世。为政者还应当知道,就像有若所说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