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有着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实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仍在扩大。在分析了思想意识、开放程度、物流成本、人才缺乏等制约因素后,提出了扩大开放的整体思路与争取政策支持、借鉴先进经验、发挥自身优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开放型经济理论渊源及内陆城市开放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后,以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例,提出内陆城市发展开放型经济应重点推进的五个内容:搭建开放平台、构建开放通道、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综合配套服务水平和创新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内陆地区未来的开放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培育开放型经济文化底蕴、加强各种要素保障、完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从总量上已占全市经济的60%以上,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关乎重庆市经济能否"求突破、上台阶"、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问题,是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形势促使发展转型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作为重庆市国民经济支柱的民营经济必须"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发展方式转型上有所突破,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西部开发中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经济区为主体形成"西三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符合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也顺应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该区域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也面临地理阻隔、经济流向差异、文化差异以及行政区经济思维等困难,因此应该从加快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打造区域内外物流网络和完善城市体系等方面加以推动。  相似文献   
5.
把握"十一五"期间国内外形势,研究宏观环境影响,对重庆市增强区域调控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确保"十一五"规划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世界经济环境总体平稳,仍处于本轮经济周期的强劲扩张阶段,增长动力格局更加均衡,美国经济下滑、高油价以及地缘政治是影响明年国际环境的重要不确定因素。国内环境稳中趋紧,着力控制通胀和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宏观调控政策将更加频繁,但城市化、工业化加快发展阶段支撑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的内在因素,以及奥运年效应、新税法实施等都将促进全国经济保持稳定良好的局面。市内实施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效应进一步显现,心齐气顺发展局面逐步形成。2008年重庆经济在本轮周期扩张的持续作用下,在国际国内诸多有利因素和改革动力支撑下,仍将保持高位快速平稳运行态势,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从总量上已占全市经济的60%以上,可以说,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关乎重庆市经济能否"求突破、上台阶",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问题,是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形势促使发展转型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作为重庆市国民经济支柱的民营经济必须"春江水暧鸭先知",在发展方式转型上有所突破,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重庆直辖九年来,特别是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思考重庆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仍将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体制机制改革、对外开放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和谐社会建设、城乡统筹和改善民生将成为新的战略着力点。重庆要及早认清形势、抢抓机遇,着力推动市场制度及体系建设,加大开放力度,深化区域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城市体系及功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保证“314”总体战略部署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
走过十年直辖历程的重庆,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面临新的形势。新阶段、新形势,必然带来新机遇。新挑战。重新审视重庆作为直辖市发展的战略定位,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非但必要而且紧迫。新形势下重庆直辖市肩负全国区域发展战略重大布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西部普遍性问题探索三方面的使命,外在压力及内在问题更促使其发展必须寻求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