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明钦 《老年世界》2008,(10):32-32
王某:与子女一起居住为好 人到老年.各种疾病.特别是突发性疾病会逐渐增多。丧偶老人如果同子女一起居住。与子女、孙辈朝夕相处.既可解除孤独感.又能预防和及时治疗疾病。而且子女希望老人同自己一起居住.体现了真诚孝心.老人更应珍惜这份骨肉之情.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2.
王明钦 《华人时刊》2012,(12):50-51
到南方去打工我是湖北襄漳县人,1996年毕业于武汉某大学,学的是工商企业管理。因女朋友在老家,加上父母就我一个独子,他们希望我回去,并给我在事业单位找了个"铁饭碗",所以尽管当时我有到南方工作的机会,但还是回到了老家那个小县城。我先是在某局上班,工作非常清闲。两年后,我成为股级干部。1998年,局里有个下属的水泥厂连年亏损,一直没有走出困境。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主动要求去当厂长。这  相似文献   
3.
王明钦 《领导科学》2005,(21):45-46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说,小人难养。与小人相处“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就是说,你对小人亲近一些,他们就会做出违背情理的事;你对他们疏远一些,他们又会怨恨你。正如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所说:“研究小人,是为了看清小人,给他们定位,以免他们继续频频地骚扰我们的视线。”北宋年间被时人称为“六贼”之一的王黼就是个典型的小人,他的发迹之路在北宋甚至整个封建社会中都有很强的代表性,从王黼身上可以发现一些小人得志的惯用伎俩。因此,研究王黼对当今如何选拔领导干部及识别小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王黼(1079—1126),宋开封府祥符县(今…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历来是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区的高等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认真研究抗日根据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对于我们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模式与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续教育作为对大学后在职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和提高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可采用如下三种办学模式和实现途径:校企联合,双方可互惠互利;校际联合,利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国际联合,以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郎咸平,在上海复旦大学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质疑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引发“郎顾之争”。从此,一股“郎旋风”引起了波澜。引起了中国经济学界久违了的一场轰动。从“郎顾之争”到“郎张之争”。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轰动。它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变化,我们已不同程度地突破了原来的思想工作模式,然而,我们切莫忽视对大学生整体意识、全局观念及主人翁精神的教育。一些高校学生思想素质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波动较大,集中表现为许多学生自我意识的随意性特别突出,甚至不少人打着“尊重个性、发展自我”的旗号越来越放任自己。在当前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大学的形象建设面临着困境和挑战,新时代"双一流"建设为其提供了蓝图。立德树人是中国大学的立身根本。要成为世界级一流大学,应当培养出一批批出色的一流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中国大学的本色。中国大学战略定位着眼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为人民做学问的科研立场,以及注重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符号。要实现新时代中国大学的新形象,必须走多元发展的国际化合作道路,必须从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新的教材体系,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舒适的美丽校园环境等方面入手,努力探索中国大学建设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黄河文化与中原学是一组关键词,也是一组研究命题,如今已经成为一组文化符合,涉及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众所周知,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崇高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学界针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历久弥新.与此位阶有所差异,"中原学"则是李庚香先生近年提出的针对中原地区学术研究的一个命题,属于较为新颖的学术话语."中原学"在空间范围上主要是以河南省域为中心,着力于中原文化研究,意图将学界针对中原文化的研究群体整合为"中原学派".同时,还提出以推进中原文化研究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以现实观照为抓手,进而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学术界针对中原学、黄河文化的思考与探讨可谓汗牛充栋.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如果能够进一步廓清中原学与黄河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性,继续推进靶向性研究,对于推进中原学学科建设则具有重要价值.试简述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中原学概念的提出与学术体系的建构,体现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原担当,是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使命和学术自觉。根植中原历史文化和中原经济社会发展,中原学在理论研究、学术队伍、指导实践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中原学的“四梁八柱”诸如黄河学等学科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构建全球文明对话方面颇有建树。着力提升中原学的传播力、引导力与影响力,应从中原学学科基础、政策支持、方式方法等多个路径入手,通过构建扎根中国、上下发力、融通中外、立体综合的新时代中原学学术话语体系,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巨大的文化力量和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