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4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社会学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政府汲取能力下降的体制根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政府汲取能力下降的体制根源王绍光所谓制度就是人类用以约束自身的一组法则。人类社会中充满了各种制度。为什么人类愿意生活在自己制定的条条框框中呢?因为只有有所约束才能有所作为。如果我们不在某些方面约束自己的手脚,就不能更有效地使用它们。为自己设置一些...  相似文献   
2.
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适应能力对任何国家都十分重要,因为人类社会必须应对种种复杂局面、未知环境、不确定性、价值和利益冲突;而所有人,包括决策者、政策研究者和专家都只具备有限理性。适应能力的基础是学习。依据学习的推动者(决策者或政策倡导者)和学习源(实践或实验)两个向度可区分出四类学习模式。通过考察中国农村医疗融资体制过去60年的演变历史,发现我们的决策者和政策倡导者能够利用各种形式的实践和实验进行学习和获取必要的经验教训,进而调整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以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此间高适应体制的中国模式逐渐成型,其活力来源于从不相信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社团革命--中国人的结社版图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全球"结社革命"背景下,社团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我国是否也是这场社团革命的一部分?以往研究已经描绘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社团领域.但是这些文献多从公民社会视角观察社团,偏重于登记注册的民间社团和所谓"非政府组织",而遗漏了绝大多数渗透到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结社形式.本文尝试着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多途径的资料汇集,勾勒出一幅涵盖各类准政府社团和草根组织的完整的社团全景图.  相似文献   
4.
政策导向、汲取能力与卫生公平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改革以后,中国政府在承担卫生保健职能方面的意愿和能力发生了变化,本文考察了这些变化对城镇卫生保健筹资和服务公平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在强大财政压力下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政策转变对医疗服务提供者行为的影响,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解释了卫生保健筹资不公平、医疗成本上涨等现象的成因。基于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文章对中国城市卫生保健筹资和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卫生改革不但没有解决医疗费用上涨问题,反而加剧了这一问题,在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降低了弱势人群对卫生服务的获取,使得卫生保健的公平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该改变政策导向、加强汲取能力,从而能够在重建覆盖全体居民的公平、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家汲取能力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汲取能力是指政府从社会获取财政资源的渗透能力 ,它是国家制度建设 (statebuilding)的首要任务。在 1 94 9— 1 95 3年短短四年间 ,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大幅度提高了国家的汲取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 :新政权具有高度自主性 ,从而能够在没有进行大规模国有化的条件下 ,克服重重困难 ,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确保税收人员和纳税人遵从国家统一的意志。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经验 ,本文认为中国有可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将国家汲取能力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之上。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与民主政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共财政与民主政治王绍光财政是国家的生命线。没有财政收入,国家机器就无法运转。但是,获取财政收入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古今中外历史上,不乏由财政危机引发经济、社会、甚至政治危机的事例。即使在临近21世纪的今天,平衡收支仍是对各国政府的一大挑战。一...  相似文献   
7.
改革以后,中国政府在承担卫生保健职能方面的意愿和能力发生了变化,本文考察了这些变化对城镇卫生保健筹资和服务公平性的影响。文章着重分析了两个相关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卫生保健的筹资具有累进性?在多大程度上,医疗服务的利用是公平的?第一节解释为什么在改革开放期间中国政府承担卫生保健的意愿与能力都有所下降,并探讨这些变化对卫生总费用的结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接下来的两节分别对中国城市卫生保健筹资和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节进一步指出,筹资与服务方面的不平等将本来就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置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总之,以市场为导向的卫生体制改革不但没有解决医疗费用上涨问题,反而加剧了这一问题;它因此损害了卫生保健筹资的公平性,降低了弱势人群对卫生服务的获取,增加了因病致贫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公民权、所得税和预算体制——谈农村税费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即将全面开始,这是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但不少人把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简单归结为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大大低估了这次改革的意义。从试点地区的改革方案看,似乎并没有超越明代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雍正的“摊丁入亩”,无非是“正杂统筹”,“赋役合一”,“丁银摊入田亩”。我们认为,农村的三乱(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由此产生的农民负担过重只是表面现象,造成这个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我国不合理的财政制度。深层制度问题不解决,既使把现在的费都并入…  相似文献   
9.
《权利的代价 :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收》(TheCostofRights:WhyLibertyDependsonTaxation.NewYork:Nor ton,1999) ,是两位美国知名学者合著的一本小书。其中一位作者叫斯蒂芬·赫尔姆斯(StephenHol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王绍光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在经济研究中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在中国,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个问题很少被人讨论,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家起着主宰一切的作用,市场即使被允许存在,也只不过是起点“辅助”作用。既然国家与市场的主从关系被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