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底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提出“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总体规划。那么,什么是高技能人才,如何理解高技能人才这一概念的内涵,目前,理论研究尚无公认的定义,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2.
邓丽丽 《理论界》2007,(1):68-69
本文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时在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经营者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股票来源等方面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上市公司可以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用来办理公务、有特定格式的应用文.一般来说,公文的种类可分为:规范性公文、法规类公文和日常事务性公文三种.法规类公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一种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法规,、我们称其为"国家行政法规",另一种是由地方,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常委会,及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们称之为"地方性法规".一、法规类公文的语言特点法规类公文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国家机关到普通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需要用它来规定有关人员应该遵守的事项、职责等从而保证公务活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健康有序地进行.法规类公文需要对所要陈述对象的定义、范围、职责、权限、标准、时限等都做出明确具体的规范.因此它在语言方面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除了要符合原则性、合理性、约束性、精确性、稳定性、条理性和时效性外,对措辞方面要求准确无误、周密完善,尽量避免含糊不清、歧义或前后矛盾等.可以说准确性是公文语言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但是准确性并不是仅仅依靠精确词语就能够实现,一味地运用精确词语不仅达不到准确的效果,反而会使语言显得啰嗦.这就需要合理的运用模糊词语.  相似文献   
4.
政治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后期编制的《政治学基础》是一门精准而专业性又很强的学科,非常有理论深度,如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是不够让人满意的,以此,一种融入了现代方式方法的、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方式便应运而生了,这便是案例式教学模式。这篇文章从案例教学的优缺点及其可行性必要性等方面对该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6.
承诺的力量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在作出对组织有效的决策方面高人一筹。更为可贵的是,他不但知道在什么时候作出这种承诺,他们更知道在哪一个时刻打破这种承诺。  相似文献   
7.
我国零售业如何应对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家商务部的最新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批准了264家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而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2004年年底以前,国内零售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零售市场中外资将会同台比拼。那么--- 按照我国对世贸组织的承诺,2004年是国内零售企业受保护最后一年,如何根据零售市场国际发展,深化改革,更新制度,提高竞争能力,把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是每个零售企业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面对变化而从容应对。要培养核心竞争力  国内的零售业要跟外国的零售业进行竞争,必须在本质上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核心都必须树立一…  相似文献   
8.
<正>员工才是可以让顾客知晓企业产品品牌并为顾客制造这个品牌产品的人。让员工知晓企业品牌,可以使员工与欲出售的产品之间建立起强有力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激励员工实现企业对外所作的承诺。他们更愿意努力工作,对企业的忠诚度也越来越高,这时,员工会被一种共同的使命感和整体感所团结和鼓舞,齐心协力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邓丽丽 《职业》2014,(36):130-130
建构主义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随着课改的深入,中职德育课应该充分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力求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德育学科的自身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文化环境的迥异,造就了不同的旅游风格。中国古代的旅游属内向、静态、求同类型,足迹基本停留在“国内”,故国神游、旧地重游,成为通常的旅游选择;西方旅游属外向、动态、求异类型,浩渺又瞬息万变的大海,“国外”陌生遥远的世界,成为他们首选的旅游景点。中国旅游是层次性的,上层社会成员是旅游的主体,旅游充满血缘亲情特色,一般是扶老携幼,阖家共游;西方旅游是全民性的,且多个人单独旅游。在旅游价值观上,中国多注重实惠、收获和观物比德;西方多注重休闲和感情释放。在旅游审美上,中国讲求“天人合一”,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偏向于身心与自然山水的交融;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偏向于登山、冲浪、攀岩等征服自然的参与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