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年前,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个黎明是从“文革”寂寞的地平线上升起来的。在即将跨入新世纪之际,我们猛然回望,新时期的小说,竟然那么清晰地把人们胸中压抑和埋藏了多年的理想、期望、信念、激情、愤懑、鞭笞……一一表达出来,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已成为一个时代的心灵历...  相似文献   
2.
拔剑四顾心茫然─—略论金庸小说中的孤独退隐观钟晓毅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作家在作品中不断地诠释、通涵孤独的心境与出路,因为这种孤独感已大量地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如同空气浸透了我们的身体。即使是在热热闹闹、蒸蒸腾腾的武侠小说中,骨干里也透露出一种...  相似文献   
3.
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的足迹;凡有华人的区域,就有华文的写作。在世界的各地,一拔接一拔的华人作家,以瑰丽的汉字构筑了他们的“精神家园”,从在文化的尴尬中展示情感和生命的放逐,在生存困境和文化乡愁中激发起命运意识的觉醒,到从历史意识和现代意识的坐标系中显现出的价值观的自觉转变和审美情趣的转化,海外华文文学已由悲情到宽容,由执著抗衡到融和包容,由“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海外,这样,它们的指向就不仅是对本民族写作,而是面对人类而写作了。  相似文献   
4.
对于广袤的中国来说,乡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占主流地位的文化,形而上的乡土文化承载着中华文化发展、传播、继承与优化的历史重任,而形而下的乡土文化则起着维系农村、家族、社区、社会经济文化道德发展约束与秩序稳定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从1989年开始,京沪一些中青年评论家就指出,随着文学的历史转变成为不可阻遏的趋势,“前新时期”的神话已经讲完了,“后新时期”的文学阶段已经开始。就作品来比较,这两个阶段的文学发展有着相当明显的区别。从审美品格上看,“前新”文学是一种呐喊、控诉、抗争的文学,形成了创作上的“喷井现象”和接受上的轰动效应。《我应该怎么办》、《乔厂长上任记》、《人啊人》……这类题目,足以使作者和读者一齐兴奋;而“后新”文学则变得冷静、冷峻乃至冷漠起来:《一地鸡毛》的琐碎、烦厌,《懒得离婚》、《不谈爱情》的疲沓、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6.
在壮观的“冰山”之下─—“长篇小说热”中的思索与批评钟晓毅不论怎样下定义。也不论怎样预测。实际的情形似乎就是这样:未来总是战胜现在,以及现在总败于过去。理论的推断是一回事;具体的操作又是另外一回事,在动荡与裂变中,一切都变得那样的不可捉摸而又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