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1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即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因应时代潮流和中国革命实际,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这一时期,党的主要事业及活动、特别是国共合作的实际工作,主要在广州;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民众工作、军事工作,基本上是围绕以广州为中心的国民革命运动而展开;党的路线、政策、经验、认识以及领袖人才的锤炼,对后来的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广州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瑞金时期、延安时期之前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奠基性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
澳门的开埠极大地改变了邻近地区华人社会流动的模式。尤其在19世纪,澳门邻近以香山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出身寒微的华人,在当时澳门已经建立起来的交通系统和西方教育体制的基础上,达致与传统社会迥然不同的社会流动。通过走向域外,接受新的观念,输入新的思想,对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观念变革,特别是在此影响下的进步政治运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澳门在思想文化领域引领近代中国的显著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国民党党派学者,黄文山以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为主要学术资源,从"文化学"的视角来阐释"史则"与"史观",论证"民生史观"为最高的历史法则。黄文山历史观的"文化学"阐释,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党派学者在意识形态建构过程中以学术为意识形态所用、为官方文化政策提供学理支持的努力。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窥见特殊政治形态下的学风与士风。  相似文献   
4.
本位、西化与1935年文化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是 1935年文化论战中各执一端的两种思潮。“本位文化”论的官方意识形态背景十分明显,但并不能脱离思想界整体西化的现实;而“全盘西化”论反映了自由知识分子与官方思想统制的疏远和背离,却并未丧失民族主义立场。因此这一论战更多地显示出“西化背景下的本位”和“民族立场上的西化”的复杂矛盾。  相似文献   
5.
6.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出现了“醉心欧化”的思潮,他们激烈地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宣扬西方文明,主张以欧化为中国唯一出路。欧化思潮与国粹思潮既相冲突、又相调和的关系,显示了20世纪初年中国思想界的复杂性。欧化思潮是其后新文化运动文化激进主义的先驱和渊源,对于20世纪中国趋新文化主流地位的奠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所反映的心理革命,为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进步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显学,研究起点较高,常令新人望而生畏,发掘整理原始资料成为学术增长必不可少的突破口。自上世纪80、90年代起,黄彦、李伯新选编翠亨孙中山故居藏档,俞辛焞、王振锁等选编日本外务省档案中孙中山在日本的活动资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辑馆藏辛亥革命时期档案,广东省档案馆选译粤海关档案中与孙中山活动有关的资料,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影印出版南京临时政府档案,以及各种学术期刊对于散见珍贵档案资料的公布,深刻反映了这一趋势。1笔者近年来也参与了宋庆龄基金会主持的宫崎家藏民国人物书信整理和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中文档案的整理,同时因工作关系,接触、了解到不少公私机构在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史料收集和整理的一些情况。兹就了解的情况和工作的心得,谈谈对公私藏档中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挖掘、整理与利用的些许认识。  相似文献   
8.
陈序经与1934年广州文化论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的演讲,引发了1934年广州文化论战。面对反对 者的诘难,陈序经等人以岭南大学为阵地,发表了大量言论,进一步阐明了全盘西化的文 化观。这场论战反映了30年代广州思想界的基本特点.并成为1935年全国性文化论战的 预演。  相似文献   
9.
中国敌后游击战争与世界其它战场反法西斯游击战相比,既具有游击战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发展更加独立;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特殊道路;不仅开展军事斗争,还肩负建设根据地,建设政权的政治任务。因此,它起到了一般游击战无法起到的战略作用,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年孙中山在经历了维护共和的种种努力和失败后,对于如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思考,从维护民国体制、护"国"、护"法"转向摆脱既有体制、重归本来理想,重视"训政"、地方自治和"以党建国"、"以党治国"。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将建设民主的依靠力量转向人民,为民主的政治制度奠定社会的基础,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