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7篇
综合类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于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传统民族服饰往往是识别民族的直观的重要的外部标志,被称作“族徽”。由于许多少数民族内部支系繁多,服饰各异,所以全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从总体上看,约有数百种之多。为了便于把握,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包括蒙古、满、朝鲜、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塔塔尔、乌孜别克、裕固、东乡、保  相似文献   
2.
关于民族服饰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民族服饰的几点思考何晏文一、传统民族服饰的“族徽”作用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形成了以集体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和集体思维所构成的意识形态及其文化艺术,形成了各个民族的文化模式。而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艺术(包括传统民族服饰),“对于群体的作...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牛一直是人类的得力助手和朋友。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至今还保留着对牛的特别的崇敬,并由此生出不少关于牛的故事传说和与此相关的富有情趣的习俗来。 西南少数民族中的“敬牛”习俗,最有意思的要数贵州黔西南布依族一年一度的“牛王节”了。那里每到旧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也就是秋收刚完的时候,家家户户杀鸡、打粑粑(一种用糯米打制的类似年糕的粘食),连嫁出去的闺女也要请回来过节,真是满热闹的。既然是“牛王节”,敬牛自然是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按惯例,这天清早要给牛吃一块糯米粑粑,  相似文献   
4.
苗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口有500多万,主要分布在黔、滇、川及两湖、两广等省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她同各兄弟民族一道,创造了丰富多采的物质、精神文明,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请参看本期彩二——编者).它不仅有性别、年  相似文献   
5.
体育运动从根本上讲,都源于人的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实践。那么,象摔跤这种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体育项目,会不会例外呢?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究竟是怎样兴起的?发源于哪里?笔者作为一个民族工作者,仅从民族学的角度,结合有限的史料,阐述个人观点,算作一家之言,抛砖引玉,期待专家们指正。  相似文献   
6.
1986年7月,北京民族文化宫曾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乐器展览》,首次向国内外介绍了我国50多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乐器。数百件乐器实物,形制古朴,音色独特而优美,把观众带入一个民族音乐艺术之宫;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各兄弟民族对祖国音乐文化所作出的辉煌贡献,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乐器与日常生产、生活、民间乐舞技艺、体育、宗教等诸项活动的密切关系;使观者受到一次十分生动的乐器发展史及民族音乐文化交流史的教育,增长了音乐、民俗、地理、民族等诸多学科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在牧区,“喝茶”和“喝水”几乎是一个意思。牧民们从早到晚,以茶代汤,天天如此,男女老幼都不例外。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走进蒙古包,主人首先端给你的,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如果你有幸品尝一顿手把肉,那么,饭后那几碗又浓又热的茶,就更非喝不可了。喝下去,你会感到清爽、舒适,油腻之感顿时消失。这时,你不能不暗暗赞叹茶的功效,体会到茶对牧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这句在牧区广为流传的俗语,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喝茶既然是牧民整个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茶就成为牧区各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试论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在中华服饰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何晏文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所占的地位,是由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美学观点及传统文化、艺术的自身特点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其民族人口的多少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香甜的荞酥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高原西北的乌蒙山中。每到盛夏,这里满坡都是白花花的荞麦田。一位彝族朋友对我说,到威宁要是不尝尝荞酥,就如同到安顺不去黄果树观瀑布一样,会后悔一辈子。接着,他又给我讲起了荞酥的来历。相传在明太祖朱元璋六十大寿时,贵州宣慰使水西女土司奢香夫人(彝族)令厨师们做些寿糕,以便送往京城,为皇帝祝寿。厨师们找不到更合适的原粮,只好用苦荞“粗粮细做”。他们费尽心力,整整做了四十八天,可还是没有做出使奢香夫人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