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何贝莉 《中国藏学》2016,(2):140-147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苯教的兴起、演进历程及其特点,以探讨西藏文明在以苯教为"整体性"信仰体系的时期,"拉、鲁、念"三界宇宙观如何与"苯"、"佛"发生关联、互为影响,并共同作用于上古西藏先民的精神世界。这一尝试性研究,并非单纯基于历史学的方法,而多是出于人类学的理解——仅供相关研究者批评与反思。  相似文献   
2.
<正>1986年,一场关于"庙堂"的专题研讨会在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庙堂(抑或根据具体情况翻译为"神殿"、"祠"、"圣殿"或"庙",在无具体指称的情况下,本文将其通译为"庙堂")在不同文化、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会议收到的论文,来自在世界各地从事庙堂研究的人类学者,最终在美国"圣经学者"迈克尔·福克斯(Michael V.Fox)的编辑下出版成册:《社会中的庙堂》(Temple in Society)。在"序言"中,福克斯言简意赅地介绍说:一种被通称为"庙堂"的建筑物,普遍出现在诸多文明之中——  相似文献   
3.
倘若我们从研究对象中提炼出某种结论,并将其归纳于带有普同性的概念语汇之下,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先就这些被使用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作出一些解释或规定?  相似文献   
4.
现在尚难以想象我们能够为各个时代编制一套完整的资料书目,或者就某项文明内容沿时代的线索而追述.因此,我选择了一种既是同时性而又是惯时性的办法,使我们的视线从一个时代游移到另一个时代. --石泰安<西藏的文明>1962年第一版序言[1]石泰安(Rolf Alfred Stein,1911~1999),当代法国最有权威的藏学家之一,也是少有的几位既精通汉语,又能熟练运用藏文史料的法国藏学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便开始了对包括锡金在内的喜玛拉雅山麓的考察,并撰写如<西藏民间史诗>、<弭药与西夏>,<汉藏走廊的羌族>、<喇嘛教>等研究论著.1959年达赖喇嘛流亡国外之后,西藏问题变得尤为敏感,同为学人的黎吉生借此活跃于国际政治的舞台,并要石氏与之"同台共舞".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4月21日至25日,"不同文明中的祭祀"国际学术工作坊(International Workshopon Sacrificein Different Civilizations)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安仁镇公馆老街举办。工作坊学术召集人为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杨正文教授,工作坊得到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四川省安仁镇老公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民族志展览馆和蒙养山人类学学社的支持,参与人包括来自中国的北京  相似文献   
6.
通读<江村经济>,总能让人沉醉于对儿时生活的无限怀想之中,费老以优美的笔触对乡村生活做出生动的描述与透彻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尽管本文的评述对象是莫里斯·古德利尔所著的<礼物之谜>一书,但我想侧重讨论的依然是莫斯的"礼物".因为<礼物之谜>的立论,即基于古德利尔对莫斯"礼物"的理解与阐释,我们又如何能脱开莫斯的"礼物"不述,而直论古德利尔的<礼物之谜>呢?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前期的中国神话研究,许多重要成就都被收录于马昌仪先生编选的<中国神话学论文选萃>①上册中. 如台湾神话学家王孝廉先生所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研究兴起的原因和背景有五个:一是受了鸦片战争以来动荡不安的时代环境的影响,在现实和传统的冲突中刺激了知识分子对于传统的古史观念产生了再思考和再批判的动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