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综合类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中壤塘地处半农半牧区,物产丰富,背倚巍峨的壤跋拉山,面临滔滔的则曲河(又称中壤塘河),地势平坦、开阔。山麓上座落毗连的曲尔基、藏哇和策卜居三大寺,是我国藏区其它地方业已失传的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三大道场。三所寺院中以藏哇寺规模最大,号  相似文献   
2.
布敦大师与霞鲁万户佘万治布敦大师是藏族文化的泰斗,藏传怫教的巨星,他曾主持霞鲁万户的家庙霞鲁寺达三十六年,开创霞鲁教派(亦即布敦派).关于大师和霞鲁万户的情况,限于资料贫乏,以往论述甚略。笔者依据《后藏志》、《霞鲁寺志》、《布敦传》、《汉藏史集》和恰...  相似文献   
3.
1727年颇罗鼐、阿尔布巴等两派噶伦之间的武装冲突,《清史稿》载:雍正五年七月,阿尔布巴杀康济鼐,“欲投准噶尔,诏吏部尚书查明朗阿率川、陕、滇兵万有五千进讨未至,而台吉颇罗鼐率后藏及阿里兵九千,……直抵拉萨,驻藏大臣马喇、僧格往布达拉宫护达赖,各寺喇嘛将阿尔布巴等擒献马喇及查明朗阿,至诛首逆及其拏。”晚近一些文章涉及  相似文献   
4.
众生能否成佛?若能成佛,根据是什么?如何成圣作佛?是佛教的根本问题和最终目的。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他空见就是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而开展的。 何谓他空见?有人说,觉囊派谓“他空者,他法为空,然一切法之本性即胜义谛,常住不变”;有人说,“觉囊派认为事物本真是‘自’,加在事物上的‘虚妄分别’是‘他’,‘性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觉囊派现今流传于四川省壤塘县一带藏区,以他空见闻名。何谓他空见?刘立千先生所著《印藏佛教史》引用土观·洛桑却吉尼玛的《宗教教派镜史》说,觉囊派所谓“他空者,他法为空,然一切法之本性即胜义谛,常住不变”;《宗教词典》说,觉囊派认为“事物本真是‘自’,加在事物上的虚妄分别是‘他’,性空义只能是‘他空’,不能是‘自空’”,《藏汉大辞典》说,无分别智“不染其他  相似文献   
6.
1747年,颇罗鼐去世,其次子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袭郡王爵,总理藏务。他在位之后,反其父志,欲谋叛逆。1750年,被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诱杀,二大臣亦殉难。事隔两百余年后,国外一些鼓吹西藏独立的人突然婉惜地称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为“西藏的独立丢掉了自己的生命”,他所演出的闹剧是“民族起义”。然而,历史岂容歪曲! 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上台伊始,得到清廷充分信任和各方面支持,乾隆帝谕军机大臣说: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年尚幼小,甫经袭爵,噶卜伦等务如颇罗鼐在时同心协力,黾勉办理,著  相似文献   
7.
十四世纪前半叶,西藏萨迦政教合一地方政权日趋没落。以绛求坚赞为首的帕竹朗氏势力在山南崛起,先后击败各个对手,兼并卫藏大部分地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取代了萨迦。 对元明更替之际西藏纷纭复杂的历史,藏汉文史籍记载均十分简略。绛求坚赞(1302—1364)于1361年撰写的《朗氏家族史》弥补了这一不足,为研究十四世纪前后藏族社会的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史料。绛求总结自己四十年政治生涯的经验和教训,为后辈侄孙们提出一整套巩固朗氏家族长远统治的权术和家规家教。他反复强凋说:一个人景遇的好坏不是神佛和前世业力安排的,而是取决于是否坚韧不拔奋斗和策略措施是否得当。基于这种认识,他在  相似文献   
8.
壤塘曲尔基寺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中壤塘地处农牧区交界处,物产丰富,背倚壤跋拉山,面临则曲河,地势开阔、平坦。山麓上座落着我国藏区其它地方业已消失的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三大道场,即曲尔基、藏哇和策卜居三大寺院。在三所寺院中以藏哇寺规模为最,据称有僧人一千余名,而历史悠久,影响广范则以曲尔基寺为最。解放前夕,曲尔基寺的信徒仅限于四川嘉绒部分地区、青海果洛玛尔曲河流域、乔科牧区和壤塘县内  相似文献   
9.
篇幅浩瀚的伟大史诗《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颗灿烂明珠。对史诗形成的年代和历史背景,中外藏学家们意见参差,这就使对《格萨尔》的认识产生分岐。最近我们翻阅了《朗氏家族史灵犀宝卷》(rlangs kyi po ti bse ru,以下简称《灵犀宝卷》),它保存了林国首领格萨尔大量的史实,对研究《格萨尔》提供了重要线索和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事实胜于雄辩——评夏格巴对元末西藏历史的歪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有幸读阅了夏格巴·旺秋德丹先生的《西藏政治史》。过去传统的藏文史籍大多注重介绍藏区佛教各宗派形成和发展的情况,或是记载某些地方领袖人物及其家族兴衰的历史。而《西藏政治史》则别具一格,它试图阐述西藏地方政治历史的变迁。众所周知,论述历史,必须尊重历史。可是,我们读毕《西藏政治史》后,不得不遗憾地指出:夏格巴先生在他世人瞩目的著作中非常缺乏这种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