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000年应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府的邀请,我参加了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服饰艺术节。报到的那天时间还早,为了搜集学术专著《中国苗族民俗与稻作文化》的资料,我拿上相机上街考察。集市上时不时有一簇红帽子在眼前掠过。嘿!奇了,世界上竟还有把射日当作帽子戴在头上的民族?我便追了上去。这两个上街卖蜡染的姑娘告诉我,她们是黄平县枫香寨的亻革家。于是没等艺术节结束,我便背上包奔向57公里外的黄平县,寻找“羿的后人”去了。“田野纵横千嶂里,烟火人家半山中。”当我们走过三朝桥,穿过重安江半山腰一片片茂密的竹林,一眼看…  相似文献   
2.
刘芝凤 《民族论坛》2005,(10):30-31
土家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和优秀传统的民族,它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颗闪亮明珠。然而,关于土家族的族源问题,在学术界一直争议不断,众说纷纭。为使土家族族源清本正源,本刊特设一方园地,望各位专家各抒己见,以探真相,共结真谛。  相似文献   
3.
侗族稻作民俗与傩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主要聚居在贵州、湖南、广 西交界地区,是中国传统的水稻耕 作民族,稻作文化非常丰富。在其 稻作民俗中,最有特点的要数傩俗。 傩,为祭祀礼仪。中国的傩文 化是农耕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源于巫文化,是巫文化的进步 表现形式。巫为术,傩为仪式。傩 文化是属于思想意识,而巫则为行 为意识。两者有血缘关系,却又有  相似文献   
4.
湘黔桂交界之地少数民族稻作民俗与日本稻作民俗文化共性高,两国稻作民族民间信仰具有认祖功能、标志功能和平安心理的文化特征。同时还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历史性、传承性和规范性。日本稻作民俗无不打上湘黔桂交界之地稻作民俗的文化烙印。源于三省交界的南方水上丝绸之路,可能是中国稻作文化最早传播到日本的主要通道之一,而湘黔桂交界之地可能是这条通道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为羿只是一个射下九个太阳的神话人物,却不知在现实生活中竟然还有这样一些百姓,他们对弯弓射日及弓箭崇拜之至,至今在每家每户堂屋正前壁的神龛上祭祀着一套红白弓箭。妇女头上戴的是“白箭射日”帽,穿的是古铠甲款式服装。他们是羿的后人吗?  相似文献   
6.
一个区域民俗的形成,源于这个区域民众在共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相互磨合、影响、认同,形成约定俗成的习惯。民俗的世代传承,规范着民众的意识与行为,如同基因一样在民众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起着决定和遗传族群特征的作用。台湾与福建一水相依,福建籍人口占台湾总人口的74%,作为以福建为主的大陆先人开拓之地,迁徙台湾带去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和风俗习惯传承至今。闽台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位置约定俗成了特殊的海洋民俗文化遗产,不论从渔业民俗、稻作文化还是民间信仰、文学艺术、节日、饮食、服饰、手工技艺等方面,在资源保护与利用上有着太多的文化共性,为海峡两岸文化共建提供了丰富的对接项目资源。本文以闽台海洋民俗文化遗产资源为调研对象,对其可保护性与利用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芝凤  张学平 《创新》2016,(5):12-22
21世纪是无形文化资产和理性消费的世纪,对于有着数百年历史技艺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面临投资与产能市场价值不对称、债务风险与项目开发、挑战与机遇共存的世纪。厦门蔡氏漆线雕企业拥有悠久的漆线雕工艺历史背景,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应对无形文化资源非遗生产性的保护、无形文化资产传承人保护主体需要支撑点、无形文化资源创新与原真性保护、传统手工技艺市场和非遗生产性保护、传统手工技艺遭遇"傍非遗"与文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为更好地发展百年技能企业,必须把"策略可变与价值历年不变"作为传统手工技艺企业和国有非遗保护单位的生存之本,重视无形文化资产的价值领导及其影响,将无形文化遗产的资源资本产权通过分类化、标准化、知识督察化与管理体系化等方式进行传承,并利用多元创意与传播价值开辟创新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8.
刘芝凤 《中国民族》2007,(10):14-16
金秋,舞蹈史论博士。1955年出生在父母亲都是朝鲜族的家庭。父母亲都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同志。父亲从东北人民大学毕业后,2岁的小金秋随父母亲支边到了新疆。父亲是检察官,母亲是医生。母亲经常带着她到牧区给少数民族牧民看病,接生孩子。在新疆民族歌舞声中长大的金秋,自幼就爱上了民族舞蹈。金秋现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工作,任舞蹈系主任。  相似文献   
9.
认识侗族第一位国家一级女作家兼学者刘芝凤,是5年前在广西南宁“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上。在为数不多的文化人类学女专家学者中,刘芝凤比较抢眼。虽然她是从边远的湘西怀化来,并没有出身国家高校院所,然而,她那带着泥土芳香的本质,朴实无华、快人快语、永远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以及她带来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专著,给会让所有的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我们最初对这位女作家和民俗学家的关注与了解,也出之那短短几天的接触之中。大会发言中,她甩开论文,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谈少数民族民俗田野作业和稻作文化的问题,如数家珍般介绍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案,引起到会新闻媒体的注意。在以后的几年中,每年我们都会收到她出版的两三本新书,且每本都是精品。这几年刘芝凤不仅长篇小说畅销,写得生动感人,学术专著也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理论“山花奖”、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奖、湖南怀化市政府突出贡献奖。其摄影作品竟然也获得中央电视台与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聚焦西部”摄影奖。除此之外,由她策划、组织的几次国际、国内稻作文化学术研讨会,引起国内外民俗学界的重视与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她题词“侗女多才”,非常形象的向世人介绍我国这位多才多艺的侗女。当我们再次走近刘芝凤,熟悉之后,才了解到在这些光环背后的湘西侗女那坎坷、传奇的身世与经历……时间:2006年元月7日地点:北京国际会展酒店  相似文献   
10.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枝花。”一次无意的采访,让我发现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和丽江之间,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信息时代,竟然还有一处几乎被现代城市和人们遗忘了的世外桃园,还有一支保留着原始狩猎采集习俗的民族:澜沧拉祜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