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于托尔斯泰接受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研究,恰恰不能从他直接接触中国诸子学说开始,而首先要从"接受前史"的研究、从复杂的接受背景研究开始.应该直溯托尔斯泰赖以接受和会通中国文化思想的根源和基础--俄罗斯传统文化中东方性精神因素,从而通观托尔斯泰极为个性化的从向西转而向东的整个精神求索过程.托尔斯泰一步步走近、进而得以接受、会通中国文化思想的过程,反映着各国文化思想之间接受和会通的普遍性规律.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中国,托尔斯泰名声之高,影响之大,虽早成公论,但是很少有人进一步探讨,为什么这位反对现代化的伟人能够如此深入到正在奔赴现代化之途的20世纪中国,托尔斯泰究竟发生了怎样深刻的影响,何以会发生这种影响.弄清这一熟视无睹而又十分矛盾的问题,对于探讨托尔斯泰在中国现代文化演进中的作用,探讨民族间文化思想影响的规律,思考20世纪中国文化演进的规律,都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调查方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实际或现场作系统的调查研究,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也叫实地调查或现场调查。这种方法不仅是民族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也是许多学科所共同采用的方法。一般地讲,田野调查方法应遵循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的地域范围,查阅前人的有关资料,拟订调查提纲,培训工作人员,统一对调查关键环节的认识,对新资料的反复核实和整理,写出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代,我在美国目睹了许多“百分之百的美国人”对黑人、犹太人和天主教徒的歧视,曾作了一些关於一般美国白人与这些人之间的“社会距离”的调查。这些资料一直未得机会整理,十年动乱期间又散佚殆尽。有幸的是,光旦先生生前长期积累的关於中国犹太人的资料却保存了下来,并且经过整理,编成了《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即将出版。编纂者要我作一篇序,我觉得义不容辞。光旦先生与我同学九年,共事二十二年。其间,我们不时探讨世界上的犹太人问题,  相似文献   
5.
6.
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首先不是作为一个文学家,而是作为一个思想家步入20世纪中国的。而且,托尔斯泰步入中国,并不像我们一般认为,完全是中国人和谐地恭迎进来的。甚至可以说,...  相似文献   
7.
读完《玛利亚,你不要哭》你就会相信,毕竟是透过文学的假面,最好洞察一个社会的世态人心。这其中精选的几十篇各具特色的当代俄罗斯短篇小说,不仅让你品味和了解当今俄罗斯文学各种风格流派的艺术特色,而且使你如历览近十余年间,在这块所谓“前苏联”的大地上,人们的身心所经历过的苦难历程和人生的苦苦求索。在这近十余年间,俄罗斯的文学也同样经历着社会的剧烈震颤和生死的抉择。俄国科学院院士利哈乔夫把当今既摆脱了政府控制,也失去了政府资助的俄国文学,比作一只L出笼子的小鸟,虽然得了“自由”,却翅膀无力,无处觅食,只…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国对托尔斯泰著作的理解主要基于俄国和欧美文化立场的阐释。而这些阐释的不足就在于对托尔斯泰一生东方走向的精神探索,对托尔斯泰与东方、特别是与中国文化思想的认同和共识缺乏重视。而这恰恰正构成托尔斯泰一生精神探索和创作的重要特征。关首《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动因、主题和书名含义.过去多从社会宏观的外在动因进行说明,缺乏对托尔斯泰的“具体历史性”思考,没有顾及托尔斯泰长期精神探索的东方走向。在他否弃了西方的进步观念之后,试图在俄国民族文化传统(和平)中寻求一种可以对抗滚滚而来的西方文明(战争)的力量。这就是《战争与和平》这一书名具有的深刻内涵。而从托尔斯泰东方走向传统文明的视角,就会清楚地看出《安娜·卡列尼娜》整篇小说的拱形结构的意义。两组几乎表面无关的情节线索,形成东西方两种文明中人的不同境遇和命运的排列的鲜明对照,把两位同样可爱的主人公(安娜和列文)引向不同的结局。对小说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的解读,不再是从安娜不能容于原来的上流社会等这些“来自人们”的“惩罚”,寻找安娜毁灭的原因。安娜的惩罚来自上帝,这上帝就是托尔斯泰心目中一种类似天道的冥冥之中永存的法规。关于《复活》书名的辨析和超越的路径,也可以从中国文化思想加以诠释。在以基督教的关键词“复活”命名的故事中,缺乏的恰恰是基督教文化的情节内涵:讲述的不是基督教式的通过罪与罚的炼狱、蒙受神恩救赎而复活,而是像中国人那样的良心发现和弃恶从善。基督教的复活变成了中国人的“复性”,也就是孟子的所谓“求放心”。这不是一种靠神恩和救赎的复活之路,而是中国人所走的自力提升、“内在超越”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论博物馆、民族博物馆与民族学博物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旨在阐述博物馆主要功能的二重性: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不同性质的博物馆应突出其不同的功能。因此,在民族范畴内,民族博物馆与民族学博物馆的功能,也应有所区别。一、什么叫博物馆A、名称的由来:博物作为一个词,始见于《山海经》,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五传赞》也有“博物恰闻,通达古今”之句。这是传统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民族学在美国和博厄斯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学,存美国称为文化人类学,它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大凡一个学科之创立,均需有三个因素,哪三个因素呢?概言之,就是时、地、人,即适当的时间,合适的地方,杰出的奠基人。正如中国有句老话所说,一定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行,政治上如此,一个学科之建立也是如此。所以,我就从时、地、人三个方而作些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