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喜峰 《求是学刊》2006,33(3):133-138
科尔沁蒙古是明朝末年游牧于东北西北部地区的蒙古族部落。在满族形成过程中,科尔沁蒙古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军事上,科尔沁蒙古归附后金政权,改变了其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为后金统一女真各部和漠南蒙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上,科尔沁蒙古的归附,既壮大了后金政权的政治势力,又扩大了后金政权的政治影响,使之发展成为当时与明王朝抗衡的最强大的政治势力。在经济上,科尔沁蒙古是后金政权战马及牲畜、粮食的供应地,对后金政权的发展强大给予了重要的经济支持。科尔沁蒙古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促进了女真族的统一和满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蒙古是东北西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蒙古族游牧部落。满族兴起后,从后金政权到清朝建立,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父子对游牧于黑龙江西部地区的科尔沁蒙古非常重视。为了争取这支强大的蒙古族部落,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先后采取了结盟、联姻、恩赏封爵、立法约束及划地编旗等策略使科尔沁蒙古由敌对转向归附,最后彻底臣服。在入关前,清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对科尔沁蒙古的统一与管理。后金—清政权对科尔沁蒙古的统一与管理,为清统一蒙古创造了条件,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军事思想萌芽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指导问题,特别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建设以农民为主体人民军队,大打人民战争,在战争中实行积极防御和灵活动用战略战术等。毛泽东军事思想一经成熟,便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并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黑龙江地区是蒙古、索伦及东海女真等游牧渔猎民族聚居的地区,清兵入关对这一地区各民族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清兵入关缩小了清朝中央政府对黑龙江地区各民族的政治影响,延缓了清朝政府在黑龙江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的建设,削弱了清朝政府对黑龙江地区各民族的军事支持,减少了清朝中央政府与黑龙江地区各民族的经济联系,在政治、军事及经济等方面对黑龙江地区各民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使沙俄入侵有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5.
周喜峰 《求是学刊》2004,31(4):111-116
在后金———清政权建立和兴起过程中 ,努尔哈赤及皇太极父子对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蒙古、索伦、东海女真等民族非常重视。他们根据黑龙江地区的不同民族 ,分别采取了联盟、联姻、征服、招抚等不同策略 ,基本上完成了对黑龙江地区各民族的统一。这些策略是成功的 ,它不仅使黑龙江地区各民族成为后金———清政权的臣民 ,也为清政权的强大和入主中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清朝前期,黑龙江地区是驻防八旗的重要地区之一.为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和管理,清政府在这一时期对这一地区驻防八旗及其指挥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驻防八旗在黑龙江东西部的分布及规模、驻防八旗的内部结构与特征等都作了部署,形成了清朝前期黑龙江地区的地方政权及其管理形式.黑龙江驻防八旗在清朝前期维护清朝统治、保持边疆社会稳定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开发和保卫东北边疆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周喜峰 《求是学刊》2012,(5):140-146
多尔衮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满族历史上作出巨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扶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自为摄政王,1644年率领清兵入关,定鼎中原,成为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的华夷思想主要分为四部分,即处处从满族的利益出发,对汉族进行军事征讨的民族征服和大一统思想,剃发易服的民族同化思想,经济掠夺、政治压迫的首崇满洲思想以及满汉一体思想。这些思想决定了多尔衮在清入关后的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地区历来是个多民族的地区,清朝统一全国后,一改过去历代王朝对这一地区各民族以羁縻为主的松散管理方式,先后设立宁古塔将军、黑龙江将军分别统辖黑龙江东西部地区,并在乾隆末年以前先后建立宁古塔、黑龙江、墨尔根、齐齐哈尔等城,设立副都统,将当地各族编入八旗,分城驻防,实行驻防八旗制.同时,根据当地各民族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在布特哈地区实行布特哈八旗制,对蒙古族实行盟旗制,对黑龙江东部地区的赫哲等族实行边民姓长制,通过一系列的行政管理措施和相应的民族政策,将黑龙江民族完全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9.
清初 ,由于沙俄的入侵 ,黑龙江流域索伦部的鄂温克人南迁到嫩江流域。清政府将嫩江流域的鄂温克族编旗设佐 ,由布特哈衙门管理 ,令他们披甲驻防、贡纳貂皮、进行渔猎牧垦。在与满族、汉族及达斡尔族等的交往过程中 ,嫩江流域鄂温克族的社会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于鄂温克族精于骑射 ,清政府常常抽调他们出征作战 ,于是“索伦劲旅闻天下”。长期征战虽然给鄂温克族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牺牲 ,但他们在清代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进程中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战,是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及世界人民的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战争。法西斯侵略战争,最早是由日本帝国主义者首先发动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中国沈阳等地的驻军发动了全面进攻,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吞并东北、侵占中国、称霸世界的侵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在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是中国的黑龙江军队,1931年11月4日,中国军队在齐齐哈尔南部的嫩江哈尔葛江桥奋起抗击进犯的日本侵略军,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一、中国黑龙江军队江桥抗战始末 江桥抗战,1931年11月4日爆发,11月19日结束,战场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南部嫩江哈尔葛至昂昂溪一带,是由中国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将军率领黑龙江军队所进行的一次震惊中外的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大规模战役。 1931年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向沈阳、长春等地发动全面进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