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西周(包括周前建立前的先周)历史上的戎族(亦称西戎),并非某一民族的专称,而是周人对居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与周人为邻的诸民族共同体的统称。戎,金文作“?”,象武士执戈盾状,或省作戈盾。《说文》作“?”,与金文形近,当由金文发展而  相似文献   
2.
根据文献记载,聚居于今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之裕固族,是公元九世纪中叶至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活跃于我国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并建立过地方政权的河西回鹘的后裔。在河西回鹘立国的一个半世纪里,回鹘人同汉族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政权,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也同当时在我国宁夏地区立国的西夏、在华北和蒙古建国的辽国,发生过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据新旧唐书记载,河西回鹘是公元840年回鹘汗国(647—840)灭亡后,从我国蒙古地区迁去的。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河西陇右地区一直为吐蕃农奴主所盘踞,所以当时迁至河西地区的回鹘,新旧唐书又说是“奔吐蕃”。回鹘汗国灭亡后,一部分回鹘人之所以迁往河西,当然是有其历史上和地理上的原因的。早在公元一世纪初叶匈奴国家崩溃之时,漠北的丁零人(回鹘族的先民),就大批“亡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三世纪,匈奴族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社会生产力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匈奴的原始共产制经济和按照血缘编制的氏族部落组织,迅速瓦解。奴隶劳动开始较为广泛地使用在生产上。以头曼为首的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奴隶与奴隶主两大阶级尖锐对立的新形势。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制的国家过渡。前209年,头曼子冒顿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废除部落联盟选举制,自立为单于,建立了奴隶制的匈奴国家。此后他就以“斩首虏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  相似文献   
4.
1974——1978年,河北省文管会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鲜虞中山国故都灵寿城遗址发掘了两座大墓,即1号墓和6号墓。其中1号墓出土了载有长篇铭文的礼器三件:铜方壶一件,铁足铜鼎一件,铜园壶一件。因鼎、方壶上均有中山王(?)十四年造器之明确铸铭,发掘简报已将1号墓定为中山王(?)之陵墓。此后不久,鼎、方壶在一些同志的文章中开始分别被称为(?)鼎、(?)壶;铜园壶因其刻铭中有“胤嗣(妾子)(次虫)”,被称为(次虫)壶或(妾子)(次虫)壶。1979年李学勤、李零同志在《考古学报》第二期发表文章,称上述三器为“平山三器”。我们认为,将平山1号墓出土的载有长篇重要铭文的三件礼器命名为“平山三器”是完全必要的,它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盛衰兴亡,其根本原因存在于经济基础之中。周人自始祖后稷至古公亶父,为原始公社制时期;古公亶父由豳迁周原后,规划土田,整顿部落组织,初步建立了国家机构,为周族早期奴隶制时期;文武之际,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周人不断对周围方国发动战争,周族迅速向比商朝更为发展的奴隶制过渡,武王灭商和  相似文献   
6.
自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后改称前赵)至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前后270余年,在大漠长城以南,中国长期处在战乱和分裂之中,先是长达135年(304—439)的十六国大乱,继之而来的是鲜卑拓跋部贵族所建魏国(史称拓跋魏,亦称北魏)对整个北中国100余年的统治。在我国历史上,这既是一个民族压迫极端盛行、民族战争极端频繁的  相似文献   
7.
丁零①是我国维吾尔民族的远祖,这在史学界差不多是公认的②。关于丁零人的居地,汉魏史籍及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通史、专著,都说在漠北的北海,即今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③。但贝加尔湖一带是否就是丁零人的原始居地?如果不是,那么它是大约在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迁去的?这些问题,中外许多学者都接触过,但却缺乏系统的讨论和阐述④。  相似文献   
8.
高车与丁零的关系——兼论高车非源于康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匈奴列传》云丁零在匈奴北。《魏略·西戒传》言丁零有北丁零、西丁零。北丁零即匈奴北丁零;西丁零在“康居北”。汉魏时期,丁零大抵分布于今苏联南西伯利亚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匈奴国家灭亡后,十六国时期,漠北蒙古草原分布着被称作高车的游牧部落。高车部别繁杂,人口众多。《魏书·高车传》载其有狄、袁纥、斛律、解批、护骨、异奇斤、副伏罗等七部。副伏罗部有十万落(户)。其余诸部落数,史所不详;大约平均也各有十万落左  相似文献   
9.
《历史研究》1982年第二期刊载了王譞同志《阿波可汗是西突厥汗国的创始者》一文,对西突厥和西突厥汗国早期历史上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王譞同志根据隋唐史籍,对突厥汗国分裂前阿波可汗的封地位置及“北牙”所在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论述了《隋书·西突厥传》以阿波可汗为西突厥汗国正宗的观点;批驳了《新唐书·突厥传》、沙畹《西突厥史料》、岑仲勉《突厥集史》等以达头可汗为西突厥汗国正宗的主张。此外,还提出了许多同史学界的传统看法有原则区别的新观点。王譞同志在列举了中外老一辈突厥史学者对突厥史的研究之后  相似文献   
10.
高车是继匈奴、乌桓、鲜卑之后活动在我国古代北部边疆地区的兄弟民族。它在我国历史文献上最早出现于东晋哀帝隆和二年(拓跋代国昭成皇帝二十六年,公元363年)。自此至公元541年高车王国灭亡,近二百年间,它一直是北中国历史舞台上最活跃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活动,是我国东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在反对当时我国另一个少数民族柔然所建柔然汗国奴隶制统治方面,它不仅在漠北进行了长期的斗争,而且还通过西迁,在今日新疆东部建立了强盛的高车王国,并同柔然汗国展开了更加艰苦而卓绝的斗争,最后终于促使柔然汗国走向灭亡,从而推动了漠北和天山南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