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0篇
民族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英文原声电影是英语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也是英语课堂教学多元化的有效尝试,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分析英文原声电影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影响,并探讨如何能将这种影响最大化以促进学生语言习得和文化学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海外人类学家对中国社会研究的兴趣逐渐转移到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学者甚至从汉人社会的研究转到西南少数民族的研究与探讨上来.近二十年来,在国外人类学家对中国西南的研究中,不仅涌现了大量的作品,且关注的问题也十分广泛,从民族认同到历史记忆、文化展示等问题都有涉及.  相似文献   
3.
张原  汤芸 《民族学刊》2016,7(1):81-87, 124-128
“比较视野中的灾难与激变:感知与应对”国际人类学工作坊于2015年10月16日-18日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了工作报告会,来自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学术机构的40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人文视野下的灾难与激变”、“有关灾难与激变的理论反思”、“在灾难与激变中反思社会-政治关系”、“灾后重建中的社区恢复与文化重塑”、“关于灾难的记忆、叙述与情感”、“灾难的感知与呈现”、“关于灾难的艺术呈现”这7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4.
跨学科、跨地区和跨历史时段的研究是近年来人类学和历史学的发展趋势.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历史学系苏堂栋教授(Prof.Donald S.Sutton)在访谈中,以"边缘区"的概念为主轴.回顾了他三十多年来在中国边疆和台湾的学术实践活动,具体追溯了他从云南军阀研究转向台湾民间宗教、湘西苗汉关系和松潘黄龙仪式的考察过程,并在对中国西南研究前景的展望中,对史学与人类学的互惠关系作了精辟和独到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藏彝走廊的自然灾害与灾难应对本土 实践的人类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彝走廊是一个生态多样、文化多元,同时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民族地区。从灾难的社会属性出发,文章通过考察该地区的自然灾害和灾难应对的本土实践,分析了一些特定的自然灾害作为当地环境系统中的一种常态性特征是如何历史性和结构性地融人人们生活世界的经验图景之中的,并探讨了当地各民族如何在特定的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文化体系中如何应对具体的自然灾害风险场景。从而指出,人类学的灾难研究并非只是关注灾害现象和灾难应对本身,更是要理解人们的生活世界在可持续性方面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6.
作为非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一个典型,若尔盖高寒湿地草原沙化灾害的诱发肇因与生成机理极其特殊复杂,其防治逆转艰辛缓慢且易反复。基于对辖曼牧民的灾害感知与应对实践的人类学考察,文章从地方视角呈现了当地沙害的灾变过程以及沙害治理中本土经验智慧和地方能动参与的积极价值,指出将工程项目的治沙工作在地化为一种化解沙害的生活实践领域,当地应对沙害的社会机制建设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性。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举世瞩震惊的大灾难,在这次大地震中,逾8万同胞丧生,上千万人民的家园受损,灾区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失衡,民族文化遗产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对于文明的大范围研究,学界普遍存在这样的预设:在大规模相互交错的文明的城市中心形成过程中,欧亚大陆的青铜时代是关键阶段。在这一预设下,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其他地方则被认为是仍处于文明未发萌的新石器时代的"他者"。然而,借助于对一些物品的流动方式的考察,包括食物等,会发现在这些"他者"中,物品的传播有着不同于欧亚模式的途径与意义,使得这些地区形成了不同于欧亚文明的文明体系。对这一文明体系的考察,不仅能打破视青铜器时代为通向现代性的必经之路的偏见,也为思考文明这一概念的多中心性与多元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基于近两年来在四川藏族地区所进行的民主改革口述史调查的案例,本文试以贴近"当时一当地"社会场景的角度,在个人的人生与民主改革事件的纵横交错关系中,理解拥有"新思想"的"新人"的形塑过程,并指出"新社会"与"新人"的建构并非局限于抽象的意识形态,而是借助于一些辅助与表述记忆的"物"及其情感体验来具体呈现.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研究基地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成立,随即组织了系列文化人类学的“席明纳”(即费孝通先生所译之“seminars”)研讨活动。席明纳的组织,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学者就各自的研究进行对话,以推进学术进步与学科发展;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