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哲学的“天伦”与“人伦”概念来分析希伯来传统。先从具体的继承制度入手 ,通过分析希伯来传统中长子继承制的缺失 ,认为希伯来文化一步步地消解自然血缘人伦 ,而其终极依据则在于人与上帝的关系 ,即用“天伦”来消解“人伦”。希伯来文化之所以表现出这样的结构 ,是因为特殊的上帝概念 ,即独一的、超越的、创造论的上帝。但在消解自然人伦之后 ,希伯来文化又在天伦之上重建整体 ,即民族。上帝、律法、民族是构成新整体的三位一体。这一传统发展到基督教 ,最具普遍性的人类成为新的整体。本文认为 ,希伯来文化的这个内在特征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有积极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公元400至1000年的欧洲历史常被称为"中世纪早期",或者因为在这一时期基督教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而被称为"中古前期基督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常称其为黑暗世纪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正>佛耶对话:大乘基督教神学游斌:你最近主讲伯明翰大学的"吉百利讲座",请问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讲座?你将在这个讲座上发表的讲演整理出版,也就是你的新书《大乘基督教神学》,可否简单地介绍一下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在宗教对话方面做了哪些新的尝试呢?  相似文献   
4.
文章没有纯粹从传统计量经济模型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经济时间序列预测的准确性问题,而是提出关于将辅助方法(图形分析、模型选择准则、组合预测)嵌套在预测的整个过程中,用尽量多的信息对模型进行筛选、利用,避免因片面地利用某些准则而漏选最优模型,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宗教在儒家中的理性化及其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古代宗教在儒家中的理性化为例,分析儒家的理性化道路和方向。通过现代人类学理论对“绝地天通”的分析,认为中国古代宗教的精神渊源乃是巫术神秘主义。从周公开始的理性化之路即表现为对这一精神渊源的反对,以“德”取代神秘的巫术能力。孔子更将这一理性化推向极限,试图建立纯粹人本主义限度内的道德体系。但是,失去了形而上根基的理性化难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所以,《中庸》和孟子回到中国古代宗教的巫术种秘主义,重新赋予儒家的道德理性一个形而上根基。儒家对于中国古代宗教的理性化道路,至此大致完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两位作者就中国宗教的比较研究从宗教多样性的研究、国族化与重新发现"宗教"、中国宗教与印度宗教的比较研究、中国宗教的特殊性、和谐宗教与文化多样性等角度进行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正>经典在中西宗教中的不同含义游斌:杨老师,你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您的学术专长是对基督教经典《新约》的研究,近来对于儒家传统也有深切的关注,长期浸染在中西经典文本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说:"文本  相似文献   
8.
<正>中西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国门打开之后中国知识分子一直在探求的问题。人们从哲学理念、制度建设、器物工具的各个层面,对中西之间的差异进行归纳总结。作为影响文化发展的两个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民族、宗教的研究历来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占有特别的地位。但是,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加以特别地  相似文献   
9.
<正>和谐的宗教关系是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和谐宗教关系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如何建设和谐的宗教关系,宗教界和学术界都做出了热烈的讨论,提供  相似文献   
10.
宗教对话模式研究对构建和谐宗教关系意义重大。中国宗教的"多元通和"模式具有人文性与宗教性融通、民间性和正统性互补、民族性和开放性统一、通和性与多样性共存、连续性与阶段性并显的特征。互读、互释或互用宗教经典是多元通和的重要的途径。学习互通、和谐共处是中国宗教关系的独特经验,对世界宗教关系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