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南苗族共有4万余人,其中绝大多数居住在琼中,保亭、屯昌、乐东、白沙、万宁、琼海7县.建国前夕,苗族人民尚停留在以"刀耕火种"的山地农业为主,狩猎经济为辅的原始生产状态,过着"苦鸟无树桩苗家无地方"的流徙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苗族人民普遍学习了水田农耕技术,有的还学会了生产橡胶、甘蔗、益智、香茅等经济作物,从前那种仰赖大自然的原始攫取经济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上述背景下,苗族的婚姻家庭经过什么变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对本民族的  相似文献   
2.
民族是在一定历史时代形成的。每一个民族形成之后,都会与其他民族发生社会关系。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些民族之间可以互相通婚,有些民族却只允许在本族内部联姻。各民族之间的通婚问题,是民族关系的一个方面,也是研究人类自身生产的重要课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我国各民族之间的通婚关系,进行初步分析,望读者指正。 (一) 从五十年代开始至现在,根据中央和各地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调查,我国各民族之间的通婚,大致有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妇女的婚姻家庭及其地位变化王承权人类自身的繁衍,是通过男女之间缔结婚姻关系来实现的。家庭则是以两性结合、繁衍后代为特征的社会的基本细胞。妇女在家庭中和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不仅关系个人的幸福,子女的健康,同时也影响着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发展。反之...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和摩尔根提出的人类婚姻家庭发展的大致序列是:血缘婚和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婚(群婚)和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和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婚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百年来,这个发展序列已为大量调查资料和科研成果所证实。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解放前,各个少数民族之间乃至一个民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逐年增多,一些大城市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标准。如何安排好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学者们的关注。近年,笔者和詹承绪同志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进行民族学调查,发现当地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相当明显。然而,令人欣喜的是,这里的老年人并不消沉,相反,他们显得生机勃勃,建立起自己的老年组织,开展力所能及的活动,以满足自己对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本文拟对此现象进行初步剖析,并将老年组织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做些探讨,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少数民族地区老年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摩梭人的母系家庭和婚俗,早已闻名于国内外,并有多部专著问世,而全面反映其独特文化的作品,却长期阙如。近见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由陈烈、秦振兴同志主编的《云南摩梭人民间文学集成》,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可喜可贺。笔者拜读之后,受益匪浅,认为此书堪称摩梭人文化的精萃,既有很强的文学欣赏性,又有相当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各民族不落夫家婚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本世纪50年代起,人类学和民族学家先后调查发现,在我国很多民族中,过去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风俗,即男女结婚后新娘不落夫家,返归娘家长住若干年,待她怀孕或生育孩子之后,始到夫家居住。对此,有的民族叫“不落夫家”,有的又称“长住娘家”或“坐家”。1962年,厦门大学林惠祥教授发表《论长住娘家风俗的起源及母系制到父系制的过渡》一文,以福建汉族惠安女的婚俗材料为重点进行了论证。此后,陈国强、蒋炳钊、宋兆麟教授等均发表过有关这方面的著述。然而,迄今为止,尚未看到将我国各民族不落夫家婚俗全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简介建国前夕少数民族婚姻家庭形态及其危害的基础上,论述了《婚姻法》及《新婚姻法》贯彻实施后的积极影响和巨大变化。同时,也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谈了目己的看法。在我国《婚姻法》颁布四十周年和《新婚姻法》颁布十周年之际,本文有其较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自我意识和地位的提高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妇女自我意识和地位的提高述论王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封建农奴制、封建地主制的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其中某些民族兼有资本主义经济的成份。从两性关系的角度看,各民族妇女全都生活在以男性为...  相似文献   
10.
早在二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就在《天问》里提出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阴阳参合,何本何化?”人类社会是如何产生的?天地乾坤,男子、妇女又是从哪儿来的?这些问题各国都曾长期探索。回答虽各式各样,但基本主张不外两种:一为上帝造人说,二为从猿到人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于上帝造人说,如分西方严谨的学者也持否定态度,只是有的不承认母系氏族曾先于父系氏族存在过,有的不承认多数民族经历过母系氏族的发展阶段。在我国,亦有学者持类似态度笔者在《关于母系氏族公社之探讨》一方中,运用国内外民族学资料,阐明多数民族在历史上确曾经过由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递变,同时也有一些民族碰未经历过母系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