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史料,汉代居住广西地区的主体民族先称瓯骆(或西于、骆越),后称乌浒或俚人。因为他们都是越系的族落群体,所以广西这个地方又称为“百粤之地”。据考古资料证明,这个越系的族体,在战国时期势力已经相当强大。印证汉代的记载如《史记》和《淮南子》等书,战国末年秦朝初年,广西的越人确实拥有比较强大的实力,他们曾经使几万秦军血流漂杵,三年不敢解甲驰驽。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的互相吻合,使我们得以在文献记载缺略的情况下,利用众多的考古材料来认识汉代广西越人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六年七月至十一月,广西文物工作队在贵县罗泊湾一地发掘了一座西汉初期的大型木椁墓,编号为贵县罗泊湾一号墓。这座墓葬规模之巨大,结构之复杂,为广西历年来汉代考古发掘中所仅见。墓中的随葬品,尽管先此之前曾为人盗掘,但发掘结果,仍获得遗物一千余件(片),其中仅铜器一项,就多达二百多件。若按墓中出土的木牍和木简上所列的随葬品数量来统计,原来随葬的器物则远非此数,发掘所获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批文物,无论是从数量方面,还是从质地方面说,皆是广西几十年来考古工作中最重要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战国至汉初,广西为百越属中的瓯骆族群之聚居地。迄今,广西一地发掘的大量越人墓葬,当为瓯骆人的葬制。到目前为此,按资料业已公布者计,广西考古工作者已经发掘了114座战国越人墓,1座秦代越人墓,22座汉初越人墓,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物资料。这些墓葬及其随葬品,既使我们看到了战国、秦和汉初三个时期广西越族的物质文明,也使我们知晓本地区当时越人墓葬发展与演变的大体情况。本文欲就后一个问题说说个人的粗浅看法,借以求得知者的赐教。一、墓葬形制原生态的人类,人死了不是充作果腹之物便是委之沟壑。自从古人萌生发展了灵魂  相似文献   
4.
《东阳田器志》木牍考释蓝日勇(广西博物馆)广西贵港市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方自铭为《东阳田器志》的木牍。此牍杉木制,已残缺,一面墨书,三行二十四字:“东阳田器志/人卅插,正月甲申中侍口口/口口十八其九口口”①。其木牍和书记内容虽已残缺不全,但...  相似文献   
5.
宋代壮族地区陶瓷业的兴盛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地区的陶瓷业历史悠久。宋代是其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瓷器种类多样,品质优良。其兴盛的主要原因:一、壮族地区人口的增长和陶瓷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陶瓷业的迅速发展;二、饮茶风习盛行,促进了陶瓷业的兴旺;三、外销渠道的开拓刺激了制瓷业的繁荣;四、壮族地区的开发给陶瓷业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桂东北地区的交通开发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东北部与湘楚毗连 ,是岭南与中原内地交通的重要枢纽和中原文化南传的必经之区 ,亦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 ,自秦始皇发兵统一岭南后 ,便致力于桂东北地区的交通开发和城市建设 ,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率先发展 ,进而带动岭南的开发和越人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