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古代公文政治功能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文是一种很古老的文体,起源于人类社会活动。公文是国家权力的触须,只要它能到达的地方便是国家权力可控制的地方。皇帝通过公文控制政府,政府通过公文控制国家。公文有着强烈的政治特性。公文反映的是各个阶级之间的斗争,能够在国家的日常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公文必然受一定的政治观点的指导,为一定的政治制度服务,从而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1〕  相似文献   
2.
西夏王朝创建了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字,给世人留下了数量浩繁、内容丰富的西夏文献.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大量流失海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和损失,现分藏于俄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本文总结了西夏文献流失海外的原因、经过及目前在各国的分布和编纂情况,为将来顺利追回这些流失海外的珍贵西夏文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六经皆史”源流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认为“六经皆史”系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的一种创见 ,2 0世纪已有不少人提出“六经皆史”为明代王阳明所首倡 ,但是笔者在通过对中国古典文献详细查证之后发现 ,元代的郝经比王阳明更早更明确地提出了这一观点 ,并且发现郝经之所以能够提出“六经皆史”论 ,也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是渊源有自。因此笔者对“六经皆史”的渊源进行了一系列考证 ,最终得出结论 ,“六经皆史”其最早应渊源于刘向、刘歆父子之《七略》、《别录》。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仔细研究了现有档案分级管理及分级鉴定的相关论文和著作的前提下,针对档案分级鉴定这一新形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根据分级管理的要求提出了分级鉴定的概念,认为以馆藏永久档案为分级鉴定对象是比较合理的,并始终以档案价值为分级鉴定的核心和落脚点。根据档案学的基础鉴定理论提出了档案分级鉴定应遵循的原则。参照了文物分级鉴定、民国档案分级鉴定和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等,提出了档案分级鉴定的相关标准。最后结合目前各级各类档案馆对分级鉴定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分级鉴定中出现的问题做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5.
商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是我国灿烂文化的奠基者,在档案事业方面有很多突出的贡献,不但甲骨档案被视为中国目前保存的最古老的档案,而且商代的档案工作非常发达,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后世档案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契丹族在入主中原前,其社会发展程度都低于中原汉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努力吸取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方式及文化,加速了向封建化过渡的进程。因此,他们的修史工作既带有原有的痕迹,又在一定程度上糅合了唐宋的经验,表现出两者混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明代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中国档案事业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书缮写制度、用纸制度、票拟批红制度、公文邮驿制度、保密制度、行移勘合制度、归档制度、利用制度等等,贯穿了文书档案从撰写到最终保管的各个环节,并且涉及到从皇帝到朝廷臣工,甚至微乎其微的铺兵,使得整个明代档案文书事业显得更为严密。这些制度通过颁布公文体式以及用《洪武正韵》《大明律》等方式颁布施行,不仅为明代其他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而且也成为明政府处理各种政事的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