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昙石山遗址发现于1954年,但昙石山文化这一考古学的文化名称的提出却是在1961年。当时对它的内涵、面貌、分期及年代等的认识可以说是很不清楚的,近年来随着大规模田野发掘的开展,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这一文化的基本内涵和面貌才比较清晰起来。就目前学术界多数人的意见,昙石山文化指的是分布于闽江下游地区,以昙石山遗址的下、中文化层为代表的这一类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它的主要遗址,除昙石山的下、中文化层外,还有闽侯白沙的溪头、庄边山和福清东张等遗址的下文化层。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以南的东南地区是我国自然地理中相对独立的区域,也是古代历史与人文区系中一个特殊环节。在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的汉晋以前,发展过程中的土著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历史与文化。但是,东南地区土著并没有本民族自身的文字历史,在《史记》首次出现“越王勾践世家”和“东越列传”、“南越列传”等少数专载东南社会与文化的系统篇章之前,汉文史籍对于东南历史的只言片语大多语焉不详,甚至自相矛盾。而所有这些“历史”更只是华夏民族目光中的东南社会,一定有许多不确的成分。因此,谱写东南地区的早期历史,…  相似文献   
3.
闽台考古是中国区域考古重要而特殊的环节.在东南土著民族史的框架内解释闽台考古文化遗存,是闽台考古百年学术的基本定位;在重建史前文化谱系基础上的两岸考古文化比较研究,探索考古遗存背后的土著民族关系、民族迁徙,是闽台考古的基本实践;人类学传统与民族考古学方法是闽台考古的基本取向,这一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我国考古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原始时代,人们往往把自然现象超自然化,迷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万物,并且支配着人们的各种活动。在福建的考古发现中,远古时代昙石山文化的拔牙、割体葬仪、原始巫术与图腾崇拜的内涵,透露出福建史前原始宗教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