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析木城石棚     
海城县析木城公社所在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城镇,古代文化遗存很丰富.在这个公社所属的姑嫂石大队的南山上,有一个屹立数千年硕大壮观的石棚.何谓石棚?据说是因为用大石板支盖酷似小屋而得名.金代王寂《鸭江行部志》曾记载在今复县一带有“石室”,“土人谓之石棚”.有的地区发现的石棚,很象帝王的冠冕,所以我国古代又有称之为“冠石”的. 辽南地区发现的石棚,往往成双存在,两处相去不远.析木城的石棚就是这样,山上和山麓的石棚相距约350米.对这两座石棚的由来,当地至今还留传着许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在很久以前,这个地方有一户人家,姑嫂在一起生活.小姑经常打骂虐待其  相似文献   
2.
《敕勒歌》,是关于敕勒族人民的颂歌。它描写北朝时期漠南地区广大敕勒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及其游牧生活。诗中描绘出一幅空阔无垠,景色如画的大草原景色。“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极言敕勒川水草畜牧之盛。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文学宝  相似文献   
3.
卓卓浮屠霭夕晖,诸天景物望中微。凭陵几见川原改,剥落频繁劫火飞。雨散天花衣欲湿,光含舍利鸟知皈。寄立华表峰头鹤,城郭人民是与非。这首诗是前人咏锦州八景之一广济寺塔的诗句。就在这千年古塔后面,有一座壮丽巍峨的古建筑——大广济寺。大广济寺也曾称大佛寺,相传肇建于唐,但根据记载应是建于辽。约在辽道宗清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上,汉藏之间一方面存在着由统治阶级挑起的纷争、攻伐,一方面又适应着人民之间友好团结的要求,存在着经济上相互依赖和支援的关系。茶马互市,就是这种相互依赖和支援关系的一种体现。藏族,自称“博日”,汉文典籍称为“吐蕃”、“西番”、“乌斯藏”、“唐古特”、“图伯特”,十七世纪以后,才逐渐称为藏族。公元六世纪以前,藏族社会还处于原始公社发展阶段。七世纪初,藏族首领松赞干布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九世纪中叶,走向崩溃。十世纪初,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吐蕃王朝基本上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李唐王朝相始终,其势力曾先后伸展到河西陇右、凉州,最盛时北  相似文献   
5.
正诺贝尔奖委员会在给让·梯若尔的颁奖词中表示,"梯若尔的成就在于,阐明了如何理解和监管由数家公司巨头主导的行业。很多行业为数家大型公司或单个寡头控制,监管缺失,类似市场的产物以非成本因素造成的价格高企,或是效率低下的公司通过阻碍新的、更高效的公司进入市场而存活,不会受到社会欢迎。"  相似文献   
6.
朝阳北塔     
朝阳远在西周时期,即为边疆重镇,在朝阳境内曾先后出土大批西周时期的铜器和饕餮纹大鼎.汉、魏时设柳城,前燕时曾在此筑龙城,辽称兴中府,因城内有三座佛塔,清代又称“三座塔”.三座塔各在城东、城南、城北三方,东塔在城东关帝庙院内,南塔在南街,北塔在北街,相沿以其方位称为东塔、南塔、北塔.现东塔已倾倒无存,只余南塔、北塔遥相对峙,高耸碧穹.其中北塔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塔高四十一米,方形空心起券室,十三级密檐式.塔身南面有一壶门,门外雕有莲花、火焰、兽面衔花、骑兽人物像.东、西、北三面雕有假门,两侧各立天王像一尊.塔身四  相似文献   
7.
象我国其它许多民族一样,维吾尔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贸易集市——巴扎,古称“巴栅尔”或“八杂儿”。巴扎是新疆维吾尔民族进行物资交流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源远流长,尤具民族特色。维吾尔族先人为古回鹘。唐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回鹘西迁,大部在今新疆地区定居下来。由于居处正值中西交通要冲,中西先进经济文化在此交汇,因而颇得补益。加之从游牧转为定居,生产逐渐发展。勤劳、勇敢、智慧的维吾尔族人民,引雪山之水以灌良田,用水力推动碾硙,因此田畴沃野,园林蕃庑,五谷百果,无不齐备。手  相似文献   
8.
在锦西县东北百余里绵亘蜿蜒的石龙山上,有一座高高的石塔,巍峨耸立,雄伟壮观。在塔下西侧有一块扁平大石,上刻“李口泰和六年七月”是迄今发现该塔修建情况的唯一佐证。“李”可能是建塔人,“泰和”是金章宗完颜璟的年号,“泰和六年”是纪元一二○六年,应是建塔时间,可见该石塔建成距今已七百多年了。石塔高约五米,为六角实心密檐式,仿木建筑形式,全部材料皆为石  相似文献   
9.
沿着两侧白杨成行的公路走向开原老城,远远的就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古塔,耸立在兰天白云之下。它巍峨、雄伟、古朴、浑厚,宛如这个古老山城的象征。当你肃立塔下,阵阵微风吹过,犹如这个千岁老人在向你轻轻倾诉这个山城的古往今来。这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开原崇寿寺塔。崇寿寺塔座落在开原老城的西南一隅,塔的北面原有寺庙一座,名崇寿  相似文献   
10.
兴城县城内南大街中央,高架凌空矗立着两座石坊,这就是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明思宗,1628——1644)为表彰当时的辽西都督祖大寿、祖大乐兄弟镇守边陲的功绩,下诏建立的旌功牌坊.两座石坊,一九六三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面的一座为祖大寿石坊,俗称“头道牌楼”,建于崇祯四年(1631).系用青花岗岩筑造,为四柱三间五楼式,单檐庑殿顶,高约十一米,宽约十二米,上部满架额枋,相间紧凑,少有空隙,给人以典重、充实之感.正楼下,南面横额三重.上层刻“忠贞胆智”,中层刻“四世元戎少傅”,下层刻“诰赠”相大寿上三辈祖镇、祖仁、祖承训以及“钦差经理辽东挂征辽前锋将军印总兵官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少傅祖大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