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俗艺术学体系形成的基本条件,是民俗艺术研究领域的多层拓展和相关学术理论的不断深化,以及实践领域所提供的发展经验。艺术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民俗艺术"概念的重倡、"民俗艺术"研究方法的探索、民俗艺术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从理论背景上为民俗艺术学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民俗艺术学是在艺术学与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交互作用的背景下形成的,此外,产业发展也在实践的层面上为民俗艺术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年在南京南郊祖堂山发掘出南唐李昪、李璟的钦陵和顺陵,共出土六百余件文物,其中各式陶俑约两百件。在这批陶俑中,特别令人注目的是人头鱼身俑、蛙俑和双人头蛇身俑三件。无独有偶,一九七五年在邗江县殷湖蔡庄发掘出五代杨吴政权的寻阳公主墓,出土了一批木俑,其中亦有人头鱼身俑、蛙俑和双人头蛇身俑。杨吴是南唐的前身,二者从葬品的一致反映了神话和丧俗的传承。然而,多年来,学术界仅注意到五代墓葬对于研究建筑、绘画、雕刻、制陶以至陵墓制度方面的资料价值,而没有充分认识它对于研究神话史的实证意  相似文献   
3.
TaoSiyanb.1947,DoctorofArts,ViceProfessor,Director,InstituteofOrientalCulture,SoutheasternUniversity.AddresstNanjing210018,China.AtaIisman,whichexpressesanabstractconceptbymeansofaconcreteobject,helpsustodealwiththepsychologicalpressurebroughtaboutbyactua…  相似文献   
4.
南京民俗旅游开发构想陶思炎作为东方国家的大都市,南京不仅要实现高度的现代化,同时也要保有自身的文化传统,除了遗迹名胜等一般意义上的历史文化,也应重视具有区域特色、反映本地风情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开发不仅是树立城市美誉度的需要,同时也能发展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多维推力陶思炎一企业文化是一种依存于某个特定企业的社会文化形态。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既是客观的存在.又是人为的创造,在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潜显不定的变化,并作为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成员素质、思维模式,反映...  相似文献   
6.
佛学自东传中土就开始其永未消歇的俗用过程,俗用使佛学走向民间,使佛教教义与民间风俗相联,为重构中国文化的体系奠定了基础。俗用佛学与寺院佛学是并行互补的两个方向,前者重效行,后者重经义,反映出人们信仰追求的不同层面。从佛学俗用的趋向看,主要有俗信与迷信两条路径,它们互有联系与离异。  相似文献   
7.
8.
傩祭神会因面具、魁头的使用而特色鲜明,苏南及南京地区是其重要的传承地,花台会、辚辚车、东平王会、大王会、祠山会、东岳会等,不一而足。傩祭神会具有文化乡土化、信仰民俗化、手段艺术化、遗产特色化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元夕民俗是农耕文化现象 ,它在欢快谐乐之中始终隐含着农民们对健康、丰收、顺达的执著追求。中韩元夕民俗有不少相同或相近的事象 ,论文以走桥 (踏桥 )、照田财 (炬火戏 )、月下立表 (木影占年 )三题 ,探讨两国农耕文化的同源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都市的墓制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墓制作为宗教与礼俗的产物 ,总是与一定的时代、社会相联系 ,呈现出阶段性的演进规律。在 2 1世纪 ,中国都市墓制的演进将从模式化到个性化 ,从家族化到社群化 ,从乡土到广域化 ,从有形化到无形化。都市墓制在短暂经历了“艺术化”与“集群化”的阶段之后 ,将步入旨在回归自然的“无形化”时期 ,“无形化”将成为 2 1世纪墓制变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