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8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锣鼓喧天,金龙飞舞。农历正月十五这天,正是全国各地老老少少闹元宵的喜庆日子,而在滇西北的丽江古城,各族群众除了闹元宵之外,还兴着别有趣味的一闹“闹棒棒”。 这天,随着彩霞在玉龙雪山上舞动起来,暖融融的阳光如金粉一般洒满丽江坝子,安详温馨的古城不知施了什么魔  相似文献   
2.
筹办北京奥运会,一个响亮的口号就是要把这届体育盛会办成绿色奥运.说到绿色,我们不难理解,它应是环保的,无污染的,无公害意味的"绿色".以筹备和举办奥运会的契机,把我们国家特别是城市的绿化整得别开生面,既应是有关方面提出绿色奥运的旨趣,也是中国民众的善良期望.而要达此境界,我们的城市绿化工作,似乎也需来上一个奥运呢.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拖鞋,一次性茶杯,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擦鞋布……不知不觉中,“一次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已如雨后春笋。“一次性”的物件确实给了人们极大方便,使不了几个碎银子,却能经常用上一个一个“新”,“新”了不一会,即毫不可惜地随手一扔。于是手头添了不少利索,屋里少了许多“古董”。恐怕预测大师们也没有想到,追求永恒,讲究青史留名的古老国度,“一次性”普及得这么快捷,就连远山褶皱中的木棚独家村里,一次性打火机也咔嚓点着了蓝花烟的呛人滋味。与此同时,天地间迅速普及了一道义一道持久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奇山奇水,也像人一样,喜欢扎堆儿;往哪里一凑,就是一窝。丽江便是这么一个地方。到过丽江的游客,肯定都慌这慌那地跑过一些好去处,但大家或者因为时间所羁,或者因为脚劲所限,确实没法将奇妙之处都逛上一遍。有这么一个奇妙之处,就未能被绝大多数游客所观瞻,那便是宝山灵洞。 灵洞会造人!许多纳西族同胞,特别是宝山、奉科一带的纳西族同胞,人人都会极为神秘地说是那灵洞造化出来的。这并不是由于他们不懂科学知识,实在是对灵洞的深厚惰感使然。 灵洞位于丽江县东方的太子关面临主沙江的崖壁上;属于宝山乡杨柳湾村的地面。灵洞…  相似文献   
5.
香浸晚秋     
云淡天高,风瘦水凉,晚秋时节了。阳台上那株白兰花,莫不是忘记岁月的流转了么?还是被身旁那一蓬正值花期嫣红朵朵的蟹爪兰激醒了心气,要与之争个强弱斗个高低?本该昏昏入眠,养精蓄锐的日子,它却一反常态,灌得一个个花苞鼓胀鼓胀,探进凉意四浸的清空,绽放着一瓣瓣莹润如脂的素洁  相似文献   
6.
多少人仰慕了许久,憧憬了许久,才遇到或者挤出一个机会,到这里走马观花,匆匆一游。而我则成为了这里的一名居民,日复一日与那些好山好水相守相伴了。在大半个地球污染日益严重面目日渐丑陋的当下,居于这方山水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幸运———香格里拉,仙境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把家搬到了这里。花盆一只只卸下车,一溜儿排在了阳台上。这些花,数量不算多,也不是什么名贵角色,但敝帚还值得自珍呢,既是属于家的零件,便让它们随身而迁了。此时,虽然已秋得有些深了,可花儿们仍在一枝一簇地摇曳着春日里的风光。它们一上阳台,素色的彩色的蝴蝶便…  相似文献   
7.
西部当自强     
中央已向西部给予了足够的注目;东部、中部乃至海外的资金、技术、经验正向西部扫描寻求落脚,扎根与繁殖;西部的资源、市场也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光明前景.中国的大西部,正面对着最佳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一年三个长假,时光集中消费,对于那喜爱旅游的人士,可以好好利用这些长假出门去游山玩水. 说到旅游,人们揣着长假举步投足之日,正是山水不堪重负之时,不知有多少"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在这些时段乐不可支地作出"人满为患"的抱怨.而当长假过后,游客们幸福快乐地回到各自的岗位上时,那些堪作风景的山山水水,那些打起精神迎来送往的山山水水,无不因承载超量辛劳过度而显出一副疲惫之态,满目狼籍之"景".  相似文献   
9.
“人来疯”     
早晚练练太极,溜溜腿脚,白天看看武侠,弄弄花草——退休工人王老伯,平日里将那晚年时光过得极为宁静安详,除了偶尔咳一声嗽,真难听到他弄出什么响动。可一旦碰上个好日子,他的老工友、老哥们一来,他就如进入角色的演员一般,完全换上了另一副性情,又是大声招呼,又是拍手跺脚。寒暄的余音还在震荡,他又从墙上摘下二胡,调弦,清嗓,自拉自唱甩出了一段悠悠扬扬的“花灯”,惹得他的老伴抬头笑骂:“老东西!”侧身撇出一声“人来疯!”  相似文献   
10.
马霁鸿 《社区》2002,(10):27-27
捐赠也得出以善念,讲究方法,尊重受赠人的尊严,否则,极有可能刺伤受赠人的心灵,使之丧失志气,滋生惰性,甚至破罐子破摔,捐赠这一善举也就成了美好的恶行。这番话是一位在山区工作的朋友对我讲的。在这之前,他给我讲了一件事情。山区的一位老汉,“运气”特别好,虽然家境清寒,却被列入了乡里的重点扶贫对象,屡屡获得来自外界的钱物捐赠。按说,单凭那些捐赠,这位老汉也应该旧貌换新颜,差不多能将小康日子喊答应了。可是,他现在仍处于赤贫状态——石头扔进屋也没个拦绊。为什么呢?他已不甘愿流汗劳作,而且养成了挥霍习惯。原来,“上面”每次带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