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宋潇潇  唐德根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05,26(3):133-134,137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常常需要调和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矛盾,从而使译文有别于原文,其部分心理特征和风格特征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译文中,表现为译者可见性。译者可见性是客观存在的,无须遮蔽。本文拟从格式塔完形认知和译者的创作心理对其进行论述。译者可见性并不妨碍译者的客观性,译者风格应尽可能与原作者相适应协调,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表现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2.
盈科数码动力(简称”盈动”)主席李泽楷是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次子,他在1999年做了两件轰动商界的大事一是取得香港”数码港”资讯园区开发权:二是”数码港”借壳上市‘股价一天狂升23倍一天就赚了三百多亿轰动全球的金融业。而李泽楷的身家也从几天前的15亿港元暴涨到上百亿,使该公司一跃成为香港第11大蓝筹股企业总市值高达590亿港元。而在新千年开始后他因其成功并购在香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年收益超过100亿港元的香港电讯而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人物……名门成就小超人现年33岁的李泽楷,幼年在香港渡过,人读香港富家子弟云集的顶…  相似文献   
3.
任意性是语言的一种静态形式,并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的任意性是个不科学的命题.象似性是一个哲学课题.其理论基础是体验哲学,强调认知与语言对经验的依赖性,语言结构和意义与客观世界具有映射关系.语言与身体经验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语言天生就具有象似性,它是语言的原发机制.  相似文献   
4.
"东西"本义辩及换喻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五行说的"东西"源由说不足为据.通过对东和西的甲骨文字形研究,并结合对相关历史和文化,特别是对川东盐业史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认为,东和西的本义分别是"粮袋"和"盐罐",代指"粮食"和"食盐"."交换东西"就是用楚国的大米交换川东的食盐.通过三重换喻,两者最后成为指代一切物事的泛指词.东和西的意义衍变完全在人类换喻思维的框架内运行,其衍变过程和规律在换喻思维理论框架内能得到充分的、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阅读提示 开学了.每年这个时候,一些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辍学.这些失落掉队的"大雁",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广西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欠发达,贫困人口面较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社会关注度也特别高.  相似文献   
6.
追溯到文字的源头有可能接近语言的原始面貌。世界各民族的文字,最初大都是从图画发展而来的。三大古典文字——楔形文字、埃及圣书字和甲骨文字表面看起来差别迥异,但它们的源头都是象形字,其共同的认知动因就是象似性。象似性存在于语言发展的始终。语言的象似性特征在其发展进程中逐步“磨损”了。象似性是个动态的概念,需要在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认知框架中得以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境参与下的交际意图的实现及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生  宋潇潇 《云梦学刊》2008,29(6):137-140
成功的交际就是交际意图有效的表达、传递以及辨识的过程.交际意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发话人对意图的表达和传递以及听话人对意图的推理和辨识也是一个动态认知过程.在示意——推理的交际模式中,示意与互明是交际意图实现的必要条件和标准.认知语境在交际中的语用制约和推理功能决定了它在交际意图实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皮尔斯的符号“三分说”理论基础是其哲学的“三个基本范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存在和第三性存在。与此相对应,皮尔斯提出了三个符号“三分法”。根据符号与其所指对象的关系,他将符号分为拟象符号、指示符号和表征符号。它们相互依存,但其中某一项起支配作用,从而显示出符号主体特征。汉字“六书”可以在皮氏符号理论框架内得到合理解释 :象形字具有最强的拟象性,属于第一性存在的拟象符号;指事字和会意字通过符号与符号或标记的组合来指示某种关系,表达意义,属于第二性存在的指示符号;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具有最强的抽象性和社会规约性,为第三性存在的表征符号。后三者构成汉字的绝对主体,从而决定了汉字表征符号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邱凌  宋潇潇 《今日南国》2010,(16):12-14
自8月15日广西各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全面开通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工作热线电话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笔者了解到,不少家庭贫困的考生和家长纷纷打来电话,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广西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政策、贫困大学新生资助措施和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程序等相关事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